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4)

  •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4)

音频在线听

 

【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众生们造作了十种习气的因,就要承受六交的报了。”

“十习”就是十种习气,这个习气是隐藏在我们的行做中的。

因为埋藏在内心深处,所以不容易被发现,我们的轮回生死也是非常被动的,不知道因为啥就掉地狱去了。这十种习气是投生地狱的主要业因,而造作了些什么罪业,那都是表象的问题,《精研七趣》为我们展开的是根源的问题,堕落地狱的根源不是别的,就是这十种习气。如果有,那么就是有堕地狱的业因,如果还造作了对应的业缘,那么进到地狱去受惩罚,也就没有什么不对了。

“六交报”六是指六根,交是交互。

在地狱里接受的惩罚,不只是单独对某根的,如果那样就太简单了,而是六根交互作用。这样的话,地狱就非常复杂、繁多,惩罚之事林林总总不能详尽讲说。《楞严经》给我们的是六交报的一个大体轮廓,我们去学习理解,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六道轮回的样子,也会对生死产生一个很清晰的敬畏和轮回后的恐惧。有了这个苦的认识,发心离开痛苦,这就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动力,如果这个动力都没有,那么也就是学来玩玩了。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磨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什么叫做十因呢?阿难,第一个因,就是淫习,因为相互摩擦而产生的,所以前面用了一个‘交接’。这种摩擦更微细,并且不停止,这样的缘故就会有巨大的、猛烈的火光产生,在人的身体里生起来这样的大火,就像人用双手自己摩擦,很快就会有温暖的感觉出现了,这两个情况是很像的。于是就有了铁床铜柱等等的惩罚之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十方世界一切的如来,为了方便讲受,为这个淫习取了一个比喻的名字。但是都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欲火。修行佛道中的菩萨见到了这个淫欲,就像看到巨大的火坑一样,会选择躲避以免带来伤害的。”

淫习这个淫就是专门指淫欲的习气。“发于相磨”这个摩擦会产生火光。

我们前面分享过四大元素的形成过程:这个摩擦,会产生火光,这个摩擦是属于风动的那个状态,哪里产生了这个风的鼓动,哪里就会形成这个火光,虽然是在身体里,有人说身体里才没有火光产生呢。于是世尊又举了一个双手摩擦的例子:如果没有火光,那么这个摩擦产生的热是什么情况?这个双手摩擦产生的热和淫欲产生的热都是一样的。

《楞严经》中讲述有一位乌刍瑟摩大菩萨,在因地时沉迷于淫欲。遇到一尊佛陀,彼佛教他一种观察的方法,也就是当你生起这个淫欲的念头时,仔细地观察你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改变和状态。当他去观察的时候,发现真的是在身体里升起了火来,先从骨节开始,最后全身都是火在烧,这一下他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个行为习惯要堕地狱了,下地狱的话就是被火烧啊。就算换了环境,由于这个习惯保持着,会去取这样的行为,这个行为就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地狱中对淫欲习气众生的惩罚如何呢?

对于男人来说,因为欲望的习气没断,堕落地狱后,看到一个非常合口味的异性,于是把握不住,就扑上去了,这男人一扑是去搂抱,结果一抱这个美女,发现自己抱在了一个烧红的铜柱上,想动弹已经来不及了,当下就被烧焦在柱子上,一会就烧死了。随后阴风一吹,再次复活,眼睛一看,一位美女,淫欲的习气又上来了,又再次去搂抱,结果又被挂在柱子上,这样反复无量无边劫,直到他的淫欲消亡,才能避免这样的惩罚。

对于女人来说,淫欲的习气不断,到地狱里一抬眼看到一位大帅哥,她就很高兴地躺下去,这一下去马上醒过来了,大铁床上烧得火红火红,而且上面有钩子,倒上去就会被钩子钩住,下面的火持续烧,一会儿铁板鱿鱼就烤好了,等她烧得骨销形散后,地狱的阴风一吹,又活过来了,前面又有一个大帅哥向她抛着媚眼,又向后面的大床倒下去,又被钉在床上,就这样无量无边劫数,死完又活,活来又死的,直到她的淫欲消除了,才能避免这个铁床的惩罚。

惩罚淫欲习气众生的手段不只是这些,欲望是三界中愚痴众生永恒的主体。如孔子说的食色性也,吃美味、看美好的事物,这是人的本性,就是这个人的本性,我们不懂控制,这个欣赏美好事物的表面太唯美,随后被这些所谓的本性给绑架了,绑架到了地狱,才发现这个业力的惩罚真的太凶残了,而且没完没了,这个事情很烦恼。有的人就会想:这都是骗人的,我才不信。是否所有有欲望的人都要接受这样的惩罚呢?严格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这是经文中已经交代完毕的,这十因虽然是堕落地狱的业因,但是前面还提到了情想二字,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情和想能保持平等,那么你可以暂时免离地狱惩罚,而如果情多过想了,那么这个发展方向就会转向下,下到地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你可以有种种的习气,或者这十个习气,你都可以有,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就像在刀尖上玩火一样,什么时候失去平衡,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结果。在人世间的我们就要考虑: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世尊教给我们用因果观去推:种下了这样的业因,还做了这样的助缘,自然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我们不能扭转生命走向,跑到下面去承受这个铁床铜柱就很自然了。

怎么办?如果按人天乘的套路,情可以不必减少,就是加想的部分,来对冲情的力量的拖拽,形成一个暂时稳定的五五比重,这样的话,可以暂时平安;如果按小乘的套路,就是要观破这个欲望会带给自己的痛苦烦恼;按大乘的套路,就是自己要免离这个苦难,要离开这个无休止的痛苦,也要让更多人、更多众生都得免离,不再重新遭受,大乘就要想:怎么去帮助众生认识到这个,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永取出离?

同样一个淫欲的问题,在三乘人看来方法手段是不一样的。有的同修对人世间的眷恋还很浓厚,告诉他人生恋无可恋,他不会认可,那么就要告诉他:这样走下去,就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及时改套路,或者及时地转弯,就会承受这样的痛苦,想不想承受呢?不想承受,就要略加想的部分,加入修行的成分在里面,加入行善的部分,加入持戒的部分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暂时免离。对于小乘人,当他意识到这个欲望的伤害是如此严重了,就会想方设法地脱离这个伤害,于是给他一个什么方法?一个简单的观,就是一个入门的手段,而随后就要告诉他,怎么借由这个观火而进入观空?从而放下这个假我的执着,这是小乘的套路。

对于我们而言,活在人世间,活在末法,我们身份很多,不单独是以修行身份面对一切,还要面对家庭,还要面对同事,还要面对夫妻,还要面对孩子父母等等。我们怎么办?如果我们的情这个部分,暂时去不掉,或者消除不了多少,那么就要及时地加入想的部分。在三步走里,想在哪?从早晨的《心经》开始就已经是在加入想了,然后十念是不是想?回向是不是想?定课里读经是不是想?圣号咒语是不是想?乃至最后的“普门超度”也是想,这一大系列的想就是在帮助我们,暂时地对抗各种习气、各种情之拖拽的力量,但是这只是暂时对抗。

如果你只是拿这些的数字说话,那么也只是暂时对抗罢了;如果有了一个质量,真正地在消业的部分,培植了对佛法的愿心;真的在培福的阶段,增加了对佛法的信受力;真的在求生的阶段,一心求往生极乐净土,那么这就有了一个本质的不同。我们要借由这三部走,实现促成我们的信愿具足,但是现在来看:信不够深、愿不够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在嘴上晃悠晃悠,阿弥陀佛也不来接,他老人家也不希望白跑路啊。方法已经给大家了,步骤已经清晰了然,没有多深奥的言语、多晦涩的词句、也没有多难上手的操作,都那么简单的内容,如果还不去做,那就是对生死根本没有危机意识,根本就没有懂得这个生死的无常是多么地迅猛。

十个习气的业因,我们如果展开来说,很可能都有啊!当这个色身一丢,如果只有一个堕落地狱的业因,就已经足够在地狱待多少亿劫,那么十个业因都有的话要多久?惩罚要多惨烈?为什么我们要唠叨这些内容,不是别的,只是希望大家真地懂得这个无常的迅猛,真地知道六道轮回的样子。如果不及时扭转生命走向,我们会凭借自己的业力习气走向哪里?到了那里会有一个什么待遇?

这些内容就是我们分享精研七趣的主旨。

如果你听了不舒服、不欢喜,那么我要恭喜你;如果你听了产生了恐惧,对生死有了畏惧,那么我要恭喜你;如果你听了,如耳边风,那么我也要恭喜你。你能扭转生命走向,方法已经在分享的过程中,和大家交代了,不能扭转,那么就要做一个反面的例子,非要自己验证一下,那也没什么不可以。

打开这个网络,我们看一看都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命是那么脆弱,无常是那么迅猛,死后的希望是那么渺茫,这些事情不是要我讲给各位听,而是各位应该支起耳朵、张开眼睛就能听到、就能看到、就能接触到、就能思维到的。这些都是基础之基础,能不能激发我们努力一点点,能不能把我们生命走向,扭转那么一下下?这就要看各位的了,方法已经很清晰地交代给各位了。

我们没到菩萨的那个状态,当然也不会把淫欲理解成火坑,但是火坑理解不了,理解成坑、理解成火,还是可以的吧?不管是什么,最后都是会伤害我们自己的。当我们去行做淫欲的事情,就会在我们的习气中,不断地添加、不断地累积、不断地强化这个淫习。习是习惯,是重复,也是累积和添加,我们的这个习气,就是这样一生、一生又一生形成的。当它坚固地形成后,我们生命走向的方向盘,不在自己手上,什么时候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了,这个时候方向盘就在自己手上了,起码你能避开一些坑坑包包,能小小地扭转一点,避开一些没必要的伤害,慢慢坚持下来,就能做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了。这个修行的坚持,从小乘的角度来讲,你想不想好了?如果想好、想你自己好、别人且先不论,你就应该好好地修行佛法、好好地持这些戒律、好好地行做善行、去帮助自己提升想的上升力量,来对抗情的拖拽,而如果这个事情都不肯做,你不爱你自己啊。

上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3)
下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