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2)

  •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2)

音频在线听

 

【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

这个“妄”是虚妄,是假的,也就是说假的佛法;“诳”不是狂,是诳骗,是存心就要骗人。这和狂妄说法还有区别,狂妄说法,那是这个人,略有世间的聪明才智,有世智辩聪,以他的轻狂的心去理解佛法,说的法就说错了,这类还勉强可以原谅,包括唐宋时代禅宗大行,有一派狂禅,气焰也很嚣张,不过他们依然是遵循佛教,只是更明白,用这个表面的狂,来破我们的执着,但是这个诳骗就不一样的。

就如《地藏经》里提到的,心非沙门,不是出家人的心态,装出家人的样子,为了得到点财物供养,这是存心骗人的,这是正品坏蛋,坏了世间人对佛弟子的认知。僧人是三宝的代表、是佛陀住世的代表、是佛法流传的代表、是清净梵行的代表,如果这个样子做的不好,那么怎么能有人肯信受三宝呢?不信三宝,连个基础的信心都没有,那么怎么可能依止佛法,求出轮回?怎么可能在佛法的指导下,得种种的大利益?所以这个坏了信根,也是罪业甚大,当然掉阿鼻地狱,也是十方世界都要旅游才行的。

虚妄的贪下了信众的布施,这就是伽蓝里的蛀虫了。我们知道一个大树能健康成长,能活命,能伸展枝叶,能参天高大,如果蛀虫在里面,很快就要成病,所以要打击那些蛀虫,佛教才能存活。在存活的前提下,才能说发展,说怎么实现大同世界的抱负理想,如果连活命都非常难,那么度人就是虚妄的。这个贪了信众的布施,就是蛀虫的行为,对佛教的体制伤害很大,财物不能用在需要用的地方,有的得不到财物的支撑,很难维系下去,最后只能放弃修行,转而去为了活命忙碌,这就让很多人的修行出家变质了,所以这个罪业也非常大。

“滥”是过分过多,“膺”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胸堂、一个是接受。这里做接受讲,也就是说,过分的接受恭敬。这个部分我们或许离得有点远,一个人应该越是有修行,就越没有架子、越低调、而且不争不抢很平和,越是有修为,我们遇到了就越应该恭敬,但是恭敬应该有个正常的度,而不要超越。如果接受的恭敬超越了,那么这个被恭敬的人,是必须要去制止的,就像我们知道八关斋戒中:不坐高广大床。这条戒的目的不是你不能这样那样,而是要去除我慢心。这个恭敬过分,如果不去制止,反而接受,或者要求大众这样做,那么这个我慢就相当强烈了,这个人就会被我慢害死了。

而人和人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永远接触下去,所以在这样的无常下,接触应该有利于对方,而如果接触对对方没有利益,这个接触就是没有意义的接触。当接受过分恭敬的时候,那些信众要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恭敬这个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耗费了他的精力,而没有真正的在佛法上得到真实明确具体清晰的指导,这又是害了那些信众。于是这几个罪业都是对佛教、对佛法、对僧团、对三宝、对信众、对修行者自己来说,都是有巨大伤害的,这类的罪业,自然要堕落惩罚最重的阿鼻地狱了。

“五逆”这个我们知道就是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团、出佛身血,这是世间上最大的五种倒行逆施。“十重”,这是菩萨戒里的十条重戒。其中我们知道的五戒,略有不同的,菩萨戒里的酒戒,不再是五戒中遮戒,而是性戒,犯了就是触犯了,而且延伸到,不沽(gū)酒戒。沽这个字,不只是喝,还有贩卖、制作、运输等等,于是受了菩萨戒,有人喝酒,你不喝可以,如果你给对方倒酒,不好意思,你触犯了这一条不沽酒戒,在你这传递过去的都不可以。

前五条加上,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戒,悭(qiān)惜(xī)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这一共是十条。这十条在过去是重罪,如果触犯了,就算是出家僧人也要被逐出僧团。所以在戒律中有触犯戒律的,叫做弃,就是被放弃,因为戒律不同,比丘有四弃,触犯了这四个被放逐出去;比丘尼有八弃,就是多了四条,触犯了就会被驱逐出僧团。所以当时的出家沙门,可以说非常的珍惜自己出家的机缘,真的把守戒看成自己的眼目一样的保护,才有了比比皆是的修持结果。

上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1)
下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