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宗之本

  • 宗之本

音频在线听

 

新进群不久的同修,可以多关注系统的特殊之处,一定是对此有理解、有认可,才会避免很多没有必要的废话和耗费。就像有的人会说这系统没有实修的部分,然后指指点点,好像有多大缺陷一样。

实修的内容在功课设置的原理部分中已经提到了,我们不排斥实修相关的内容,也不排斥正经的仏教内容,但需要很切实地关注依什么的问题。世尊示现涅槃之前回答阿难四个问题,其中就提道四个依止,不了解四依止的可以自学,本次就不深入这个部分了。

四依止是覆盖在所有仏教相关上的,是要指导全部正教内容的,具体路子怎么走还要贴合下契,从自身找条件去契合。这样,四依止就很容易变成一个高度的概括,但具体操作部分有相关细节的。

比如,解脱的路你要依什么得解脱呢?如果学仏修行的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没有靶向在解脱上,或者连路经解脱、顺脚解脱都没有,自然不需要探讨这个话题。若以解脱为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你要靠什么获取解脱呢?这就是路线选择的问题,也就是择法的问题,更是依什么的问题。

对寻求解脱者而言,这是非常切要、非常关隘的内容。这个话头就有点高,很多所谓学仏人并不会把解脱当成明显目标寻求获取,这是仏法对很大一部分学仏人无力、乏力的缘故。也牵扯出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学仏没有力量?因为,他并不追求真实的解脱,他追求的和解脱没有关系。有的学仏人也会考虑到、思维到解脱问题,但浮于表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信、笃信。

若寻求解脱这个目标清晰明白,那么,你要依靠什么路线获取解脱?这就必然关乎到择法问题了,选个什么法从而获取解脱受用呢?

宗门的“宗”是一束、一把、一捆的意思,有整合聚合之意。比如,宗族如果分得七零八落,没有一个明显大略的聚落,就不合适叫做宗族,得族人抱团才行;比如,大笔的交易叫做一“宗”交易。借此理解宗门、宗族,各位就应该知道有聚合、收拢、捆扎之意。宗教的宗和宗门是一个意思,和祖宗的宗也类似,有传承、源头、流派之意。

仏教在后来发展出许多宗门来,之所以可以叫做宗门,就是有其流派源头,是有其特殊性的。修学了某宗门,对这个宗门的特殊性应有熟知,如果不知道特殊在哪,这个学习就没叩到脉门上。

你学了各种各样的学科,它的特殊性在哪里?是手段方法特别,还是阐述的观点特别,还是认知真相的角度特别?总要有个特别之处,才能分出这个学科来的。

宗门更是这样。我们来学某个宗门了,这个宗门特殊在哪里就非常重要,等于你对这个宗门了解多少、认知多深、体会厚薄,差异于此。

净土立宗的根本是“有”,建立在有的位面,才有净土可以分宗而行的局面。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这个有,某宗、某大师说无,经文说空、说幻,净土为什么要别开生面说有呢?理解不了,你就不解净土宗门之特殊所在,拿不着净土的特别便利。

弄明白立宗于什么的这种大根大本的问题就非常重要,不管在什么宗门、什么法门、什么学科,都是顶级重量的问题;弄不明白,不管学了多久,都是门外汉。

就像数学和统计学,两个门科很类似。数学需要严谨的数据做已知条件,统计学就不一样了,不需要严谨数据,不需要准确数字作基础,抽样本算出个大概就行,知道具体方向趋势就可以了。立意不同,手法自然不一样。

学仏了,各个宗门有其天然差别,我们也不好直接抹杀泯灭吧。净土立宗于有,根本于有,不能破有;破了有,这个净土宗门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我们这辈子能学仏,如果深度观察,可能许久前的宿世里就有修行学仏的痕迹,有亲近三宝的经验,有触碰仏教元素的汇入口,神识深处对所谓仏法是有执念的,而这个执念我们很难察觉。过去走了什么路,修了什么法门,持了什么咒,拜了哪尊像,因为痕迹的关系,这一生的种种是有迹可循的,但这些旧世的经验对现在是否有价值?并不一定。

过去这两千年来,本土学仏人对仏经的重视程度一直提不上来。现在认字没有什么难度,读经的障碍也就少了一个。而过去的生产率很低,大概需要六个人干活才能养活一个人读书,一大家子人都为他一个人忙活,他才念得起书。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识字是很奢侈的,大众认字的比例不高。古人讲:“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千辛万苦读书,举家供养,可不是奔着出家去的,如果这样思量,就很容易明白这个现象。

这两千多年来,仏教虽然进入本土,经文提早被白马驮到白马寺,但作用很小。经文被供奉、烧香供养,后来有各位大家来做翻译,把仏教经典翻译成汉字版本,但民众的基础文化状态一直没有改观,这几十年才算是有些起色。如果我们在这两千多年里多次接触过仏教,又有多高概率能深入经藏呢?你现在读经困难,又有什么不妥呢?你不会读经,又有什么问题吗?

过去没条件,生产力低下,有人写个诗歌就能让整个城市都没有纸供应,那时能誊写出一部经文是非常艰难的事,现在呢?一本经文机器价几块钱,有的经文印刷成本还不如一瓶矿泉水钱。我们有条件读经了,有条件跨越仏与自己中间无数个口耳相传,但好像这个点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有一次饭局,一同修带上了自己的好友,期间提到某句话,大加赞赏,都接受这个理论,认为这是出自某经文的,结果一查,发现不对劲,原来是小日子不错的一个企业家说的,是人家的企业文化之一,并不是出于经文,虽然意趣类似。这是较真了才发现的,我们口耳相传听闻到的许许多多的内容,又有多少可能就是这样的呢?如果我们信受的仏法,底层逻辑中掺杂了众多这类内容,且坚固认知为仏法了,这“仏法”,想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为什么要读经啊?要把人为掺杂的因素从仏法里剔除去,这是认知仏法非常关键的基础条件。如果这些还做不明白,怎么择法?靠什么选法门呢?一头雾水,两眼一抹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靠煽情走学仏路吗?这还只是字面上探讨解脱,仅是道理层面上的探讨,没有讨论厌离心,没有探讨这个愿的烈度问题。

作为学仏人,我们如果想寻求解脱,落地时应该知道,还有这一大堆的基础问题要扎实解决,但我们是否了解、了知这些呢?不清楚,然后还悠哉悠哉地混日子,真把无常当笑话了?这事不关风与月,唯生死是大事。如果相信有无常神出鬼没的,你所谓学仏,又不付出努力探寻相关解脱,更没有落地实际行动尝试获取,等什么呢?等无常敲门?

我们不排斥实修,但你要是学净土,要依靠净土的法门获取解脱。如果你能掌握净土宗门相关解脱的方法路线等等,有余力了,可以触碰实修,毕竟此时就算在实修领域没有收获,还有净土趣生可以保底,是旱涝保收的事,是步步为营的事;但若净土相关没弄明白,就奔实修去了,你打算干啥呢?实修捞不着,趣生又没拿住,这就两处都失守了。

诚然,要承认宿世痕迹对现在有影响,但如果一直按宿世行事,这就铁桶一样的宿命论了。仏教不承认宿命论,不认可宿命论,我不想总说学仏改命的话题,你们确定自己准备好听闻信受了吗?

生死是大事,你要对此负责,是第一责任人,别怪谁给你指错路,别怪自己曾经走了多少遍歧途,这些都是情绪,于事无补。

既然是自己的事,真的需要配个闹钟提醒自己要做什么吗?“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若还需要有人拿鞭子催赶,你对自己的处境好像还不清楚。

闲聊废话,各位自洽。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3.5.31

上一篇:因果的平账与销账
下一篇:由此路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