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因果的平账与销账

  • 因果的平账与销账

音频在线听

 

需要和各位略说一下,沟通里非常关键的态度和认知,但这个内容又不能直接抛出,是需要做多方论证才好浮出水面的。我们借由很普遍的沟通,发现了这个略有深度的现象,就这个现象而结成的此论调。

占用各位点时间,简陋再说说“因果是平的”。

因果,各位知道,有其因、有其缘、有对应结果。为了好区分,一般把内在的主导因素叫为因,外在的主导因素叫为缘,内外因素配合促成了对应结果。正常应该是内因与外缘形成结果的规律,叫做因缘果报律,因果是缩略称谓、简化称呼。

大乘的因果观是数数并起的,和小乘的因果观不同,大乘的因果观是没有第一因的,也就是不承认有最初内在主导的,是“假缘为因”,最初的因虽然没有,但最初外在主导的缘被假借为因。假缘为因,四个字就已经非常非常深刻了。但对此本次不做探讨,各位自己思维研究。

仏陀数次提醒弟子不要寻求第一因,因为假缘为因,没有第一因,就算你找到所谓的第一因也肯定不对。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凡你结成一个不论看上去多对的答案,都是错的。与其在错误的路上耗费,不如以命令的形式禁止,这就更简单。

阿罗汉有八万劫的观察能力,他若对因果做审视研判,起码有八万劫的长度作为观察对象;而我们凡夫连三世因果的概念都不一定能深刻认知理解,因为我们先天的硬伤是活得太短,就算长命百岁,刨除前幼后老,也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可用。因此,世人接受因果论是有局限性的,或者说受硬伤局限,对因果的自然理解和认知是没有足够条件的,对“这个人做恶了,这辈子后来果报成熟受苦了”等等这样现世报的因果大略可以理解。稍微延迟一点的果报都会被短促生命切割,从而报应在隔生隔世的身上了,就像种下一些花草庄稼,哪怕发豆芽都要用时间的,不是一洒水就必须马上发芽结果的。

因如同种子,缘如同对应的环境条件,种子发芽尚需时日和条件的配合,因缘结成果报也必然需要相当时间的情况,而这个时间很可能就会穿越无数次生死,在某一生的某一时成熟。这一生可能没有造作过那样的业因,但却呈现那样的结果了,这是人这种生物以百年寿命难以自然接纳认可的。

就像古人说:“夏虫不可语冰。”那些只能活三季的昆虫不知道有冬天,以这样短促的生命,对需要多年才能成熟的作物无法连续观察。我们也如同这样,短促的寿命观察短线因果是可以的,略长一点,超越这次生死了,就失去观察能力了。

再有,就是轮回的认可问题。

如果承认有轮回,或许还能追着某个轮回主体,在不同的轮回状态里,观察他的某个因果的成熟状态,但我们显然也不具备这个功能。也就是说,某人在百年前是谁,百年后又是谁,既定他是一个轮回主体,承载着长线因果的隐显,理论上就可以找到种因时和结果时。只是这又随因果呈现所需的时间长短而有不同,可能因的那一世与果的那一世中间隔了千万年。我们有隔阴之迷,上一辈子的事没有印象了,对这种长线、超长线的因果更没有观察能力了。

就因果而言,一对因果关系里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观察主体,二是因果牵引的对方,三是因果的性质、属性。等于说,我们探讨一段因果,先有一个主体,不管是谁,要在主体找到因的部分,然后在客体里找到被影响的部分,第三部分就是关于影响了,是好的、坏的,还是某方面、某个状态、某个具体情形的影响。

这样观察一段因果,就不只是“我当初因为什么、做了什么错、我承认错误、忏悔错误”就可以结束的,因为业力本身就是行为,行为是个不褒不贬的中义词,想划归行为的属性,就要看业力的影响导致什么结果,来反向定义业力的善恶、厚薄。

只要对轮回主体观察略久就会发现,因果竟然是平的!

比如说,这个人某一情况下骂人了。我们先不去探讨他为什么骂人、骂了谁、骂了什么,只是说他彼时造作业因了,那么随后的生死里,他会有被骂的结果呈现,也就等于说,他彼时造作了业因,但后来他一定会有对应的果报呈现。因也随他,果也随他,一个染污是他挑起的,一堆染污也是他接下的,这是平的。

但这种因果内循环的平匿只是表面上的,还有外循环的问题。我某生做了某业因,对自身形成对应结果了,平匿了一段因果,但这个业力对外没有影响吗?对外的影响力还没有平匿,这个因果就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消解。

比如十恶(身三、口四、意三),随便一个都有外在的受众。我杀盗淫了,要有外在受众;恶口了、绮语了,要有听众对象;贪嗔痴了,要有被贪嗔痴的对象;就算没有释放到行为上,只是杀意层面,这就对应到《楞严经》六交报明暗中的暗,开闭中的闭,通塞中的塞,触离中的离。

如果骂某人了,或者在某平台上骂人,一大堆人被影响了,这些人是此业力的外在受众。于是被人骂,被一堆人骂,就是果报的因由了。在“因果是平的”角度来说,受众也是一个又一个的主体,他也在如此释放身口意。这时被某人骂了,他的恶报现前了,他为什么被骂了呢?向前推就会发现有其被骂的因。对这个受众主体来说,他此时果报成熟,前推有其因,也呈现出因果的平匿状态,之前给自己挖的坑,现在自己跳进去了,平账了。

因为寿命短促、隔阴之迷等等情况,我们对这些因果是没有能力观察的,就算紧紧围绕自身展开的,也不知道之前的自己给这辈子预设了什么礼包。从因果的属性来说,做恶因结出恶果,也是平的,并没有因为做了恶因结出善果来,属性上没有被改变。

三个部分都梳理完毕,组合起来就构建出一个网状立体的因果关系图来。主体从两个变成更多个,立体的网状关系图就会无限铺展,每个个体、每个轮回的主体都被包裹在这个图的某个点位中,有无数属性的因果关联着它,陆续呈现、陆续成熟,而这个点位又在陆续造作、陆续播种……

周边全方位角度有无量引线指向它,每个引线都被标注善恶、厚薄等等因果属性;而引线的尽头,一个是造作主体,一个是被影响的受众。我们在无量众多的因果关系中,成为这个立体图密不可分的一个交叉点,我影响了别人,别人也在影响我;我在造作的同时,对内在自身有影响,也是某些因果业力的受众。

从主体、客体和关系三个部分来说,因果都是平的。等于说这些引线标注的属性,两端捆绑的个体在略漫长的因果观察里,都是已经平匿完毕的平账关系。但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情况,只执着于自己受伤害,导致就算已经平账的因果关系,在我们的无知下,再次牵头前进,成为一段新的因果关系,且又再次捆绑了那个已经平账无数次的受众客体头上。

所以,仏说枉受轮回,这轮回里的诸苦逼迫都是白遭白受的,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平账了,我们不晓得要销账了事,却没完没了地继续这样反复重复着,这其中受的苦难烦恼又是谁给你添加的?就是你平账后没有销账,还在那计较反复、延续接驳成为捆绑你到如今的枷锁。

怎么销账?这账面平了,谁也不欠谁的,这是平账而不是销账。销账是以后我们两个不会再呈现这种关系,我这方面平账了,你也平账了,以后我们不合作了,起码不再以这种因果属性继续合作了,这是销账。

如果以后继续再合作几单,还是这个主营业务,就算一笔一利索,每次都迅速平账,我们还没有销账。因此,那种自我层面的解脱、自我层面上的忏悔、自我的放下,只是自我层面的内循环平账,对方可能还会循着旧账找到你,你想销账就不可能。

这样就等于,如果我这个主体在因果网图中是一个小的交叉点,我指向外在的消除了,自我解脱了,但从外面指向我的引线并没有消除,还受外在影响力的制约,等于我们还是被这个能量场囚禁着,所谓的解脱就是相似上的,似是而非的,或者说有漏的、不究竟的。

这样就可以轻易理解无我是什么意思了,粗暴地将这个交叉点抹去,那些指向的引线找不到我这个点位了,而我也不释放指引其他的影响了。可是,你不能再出现在这个网格里,但凡你出现其中,就一定还会有引线迅速再指向你、捆绑到你。如此,硬性地抹杀这个点位,不捆绑也不被捆绑,这是真正意义的解脱,这个难度各位知道很困难了。

 

 

从学仏的角度我们知道,任何大众也都是具备仏性的,你想以自性的能量逃脱,而他也在以自性的能量捆绑你,两个力量从性质上相同、力量大小上相似,力量方向相反,这就无力挣脱了。如果被我捆绑的受众客体更多,我被影响得更多,我们被来自自性能量的捆绑约束也就越繁重,想靠自身自性力量来解除这些影响,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样就需要从因果关系属性的引线标注上动手。

我和他是恶缘,他来追讨了,因果平账了,后续我们要从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关系,但这需要双方都认可,而不是单方面我努力就足够的。

这个全新关系怎么建立?这就是仏说无数遍的发菩提心。菩提是觉,菩提心是觉悟的心,但觉悟什么玩意了呢?这不好说,受限于具体事项。但可以从菩提萨埵处借鉴,粗暴归纳为两个方向的解题思路。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提萨埵简称菩萨,翻译过来就是觉有情,自然就呈现两个状态:在有情众生中觉悟的是菩萨,能觉悟有情众生的是菩萨。不管是在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广义菩萨,还是致力于觉悟有情众生的狭义菩萨,菩提心就是两个方向,要么你发出觉悟自己的心,也就是成就自己的心;要么你发觉悟大众的心,也就是成就众生的心。这就如二王发愿了:一王先度尽众生,一王说我先成仏。

菩提心是解决这个网状交叉点的解题思路,然后还要落地到菩提行,一下就让事情变得云山雾罩了。其实没那么许多废话,就是怎么把交叉点从这个网图中拔出来,然后想彻底干净点,就是指向我的引线受众和我放出影响的受众,都鸡犬升天。

当然,我们应知道这贼困难,所以我们用什么套路来解题呢?用的就是阿弥陀仏的极乐模式来解题。等于说,过往无数无始劫前,诸仏菩萨的解题思路是一类,十劫前阿弥陀仏横空出世,带出了极乐的解题思路,虽然不算多新颖,但整体思路是全新的、是革命性的、是本质上的。

极乐模式对你我有了巨大的价值和意义了,因为按原先解题思路,我很难很难从这种网状结构中靠自力拔出钉子,而且还不可避免再次回到这个网图中。但极乐模式就不一样了,如果与我相关的俩方向的受众群体,大面积、大概率都去极乐了,环境对我的压制、引力、捆绑就对应减小。而那些迟迟没有到场的因果关系,就算受众群体还在,但他对我的影响力暂时不存在,等于我们不用处理掉两个方向的全部受众,就可以掐好时机脱身于此网图,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与此关联紧密的也都可以一并送走,这解题思路就大大降低了行持难度。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既然都是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刚需,都有趋利避害的要求,极乐没有众苦、逼迫、烦恼、战争、寒冷、饥饿,没有苦的名字,何况苦的承受?我想去,他不想去吗?你想去,你周遭的不想去吗?不想去,只是因为不知道、不相信。但我们有普门超度可以尝试,你试试也不花钱,众生试试也不要门票,要是借机会往生了,岂不是赚大了。

每个你能招感到的、你周遭的、围绕你的、投奔你的、影响你的,或者以后围追堵截要嘎了你的,都是你在因果业力网图里强链接的关系户。他们如果听闻极乐诸美,要不要动心呢?要不要为了这个美好,暂时搁置彼此间小小的恩怨情仇呢?

在漫长的轮回生死里,每个受众某一辈子承受的所谓痛苦,也都会被无量劫冲淡,乃至淡化到不值一提。每一辈子都会有无量的恩怨情仇,但这些恩怨情仇拖着你我干什么去了?捆绑着你我在泥潭打滚,我不好,你也别想好。每一辈子都这样,这强烈情绪还有必要足够强烈吗?如果你知道自己有一万生,你会因为某一生的不公平、不待见、不被善待而愤愤不平吗?如果你知道自己各种死亡,每辈子都是死,还在乎某次死于谁手吗?

在乎,只是因为你见识少,也就是蒙昧无知里的蒙,没有见识而已,所以才会在乎这些。每一次都会遇到的破事,你会纠结某次又有多破、多糟、多差劲吗?经历的少,才会当回事,才会那么矫情,才会执念不放;经历多了,对此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但我们硬伤导致对这些没有观察能力,若放在无量劫里看,真是小小不言、不值一提。

我们不知道、不理解、不能深刻体会领受,不代表众生不知道。如果恰巧他也在苦难里,他希望解脱自己的苦难,不再没完没了地重复这种无聊狗血的剧情,恰巧你听闻法如此,恰巧刚好手里有普门超度,那么愿意尝试一下吗?如果能去上,那就完美了。不知道具体怎么去,跟着超度的引领走就可以了。如果他能去上,他的点位被拔除了,他指向我的引线也就顺带消亡了;同样,与我强链接的周遭若能拔个大概,又会如何呢?

所以,我不建议各位发所谓的菩提心,因为我们上手就是菩提行,就是具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再千辛万苦往名词上挂,也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因果是平的,所以你执念的只是你在执念,只是你在拽着这段因果的小尾巴不愿释怀、不肯放手、不乐意了结、不想化解、不想解脱于此,可能对方早已经厌倦了陪你演这狗血剧情。所以,若诸位明白如此,应该如何面对这简单直白的普门超度呢?欢喜的、珍重的、难得的?还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呢?

闲聊如上,各位自取。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3.5.20

上一篇:求生极乐的三心
下一篇:宗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