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由驼背圣者引发的思考

  • 由驼背圣者引发的思考

音频在线听

 

编者按:就《百业经》中驼背罗汉的案例,老师给出三个思考练习。

一、小驼背以何因缘而有广施眷属?

二、小驼背七日饥馑时,那些乌鸦、野狗、非人彼时为什么会恰巧出现?

三、小驼背虽已证圣,为什么却饥渴逼迫至取涅槃?是否可以不如此?

同学们纷纷作答。第二天,老师就这个练习内容分享如下。

 

老师:就昨天的话题我啰嗦两句:

我们仅从学术探讨角度来尝试深入,可能有的部分也会裹挟些臆测,故,各位自取、自洽、自检。

一、小驼背以什么因缘而有广施的眷属?

这表面上是一个问题,但却纵横了很多的内容在其中。如:一个人的眷属来源问题,眷属的行持问题,眷属和自己的意愿相左的问题等等。

眷属来源。

之前也说到,所有业界基础的投生原则就两个:要么共业招感,要么神力使然。但这是说投生,做眷属又要循入胎的三缘和合,一定是在大背景下有些什么微细的纽带,从而共生一处,成为眷属。所以,先要探讨大背景:为什么能都作为人;然后才是:靠什么而同在一个屋檐下。

这种问题虽然很简单,但想思维略圆满就不大容易。之前说有三种缘:血缘(亲缘)、业缘、地缘。作为眷属有血缘关系,还有地缘关系,还可能有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那必定是三缘和合这种。父母的缘和孩子的缘,三缘要足够匹配才能成为较为亲近的眷属关系,就算是兄弟姊妹的关系,依然有类似的三缘,投生在同一个家庭的缘分、两者间的缘分。

业缘就简单些,因为共业的缘故。这个共业,我们多数理解为大背景的大共业,但共业的本意是造作了相同业行。故,共业的范围就会非常大,纵深会非常复杂。比如,过去某一生都是打鱼的,这是一类共业。但在打鱼这个行列里,还有钓鱼、有毒杀、有憋坝下网、有驱使野兽等等的细节不同。同是打鱼的,这是一个共业,但所用的具体手段方法不一样,又会划分出共业中的别业。这种就是大乘的因果观,是数业并起的,并不是小乘那种寻一个主要因缘线索的模式。

因为共业中有别业、个业问题,才导致同生为人、同处某个环境场景,具体遭遇有差异。亦如过去常常提的,某次翻船事件死伤三百余,逃出的仅几十人。为什么这近四百人同处此船,同遇此难?因为前推共业,他们都曾经是做过水鬼的,拿些刀斧凿船盗物。但有的杀人如麻,而有的只取财货,有的干了几票就上岸洗手,而有的干了许久。虽然同是水鬼,但业力多寡不同,后世机缘际会,共业成熟,招感在同一条出事的船上;又因为在彼时共业中的别业不同,有的直接淹死,有的船体翻覆活活憋死,有的求告无门、哀嚎许久方息,有的却可以逃出生天。

过去的共业中有别业,从共业结成到事发,这之间还会有共业、别业的问题。如某人几世都做水鬼,后来发展好了,变成了海盗,乃至有的时期、有的认知体系中做海盗还挺光明正大的。而继续轮转后是否还有机会沿袭旧业?有的可能没有机会,投身别的行业了。这样就形成了轮转后的别业,从而淡化、稀释、差异化了共业的共同惩罚。

地缘,若想探讨就更为复杂了。如某地区一马平川,唯独某处有一座山。那些投生一马平川之地和投生在山边的,微细业力也有差别。如某地干旱,前推因缘,因有一大恶欺压,后来几人斗法镇压,其中有一手段是抽取附近水气,借以攻击,如水漫金山那种桥段。虽然后来镇压了大恶,但因争斗破坏了彼地较大范围的水大,致使后世虽有大河路过,依然旱魃肆虐。这就像非洲不少地方虽然靠海但却干旱一样,就算靠了海,你造作干旱的业因在,也是吃水困难;而因为彼地水大遭遇破坏,水性不够、干旱肆虐,后世投生此地的人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投生,也都是水大不厚的主。但一马平川之中独独有一座山,虽然也在水大不厚的大背景下,却有别业,可以不那么受水大制约。

血缘、地缘、业缘、父缘、母缘、孩子的业缘、兄弟间的家庭缘、兄弟缘,如此种种这些缘拧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看似简单却又极其微细复杂的现有局面,再延伸到遭遇不同,反推到共业之下的别业问题,这样,就算把第一个习题的对应知识点大略囊括了。

这个习题里就展现了什么原因招感在一起、什么原因形成别业的问题。套在两则案例里,一是父母乐善好施,孩子不如此;二是兄弟二人中一人好施,一人不如此。同生一处的共业大略是什么?做孩子三缘和合,做兄弟也是如此,做兄弟时还都做了法师,这个大背景更有深度。

套在第一个案例里,做父母子女有两个大的投生原则:报仇、报恩,也就是在三缘和合之下,还要套报恩、报仇来思考。这孩子和父亲的关系虽然不知道有多亲昵,起码没有对父亲发难;但父亲去世后,他却对母亲发难,乃至恶心炽盛,饿死母亲,这就很清晰是报仇的关系了。父在时也是乐施,他没有意见;父去世了,母亲做布施就被制止,乃至为了制止要饿死方休,这其中的差异就很明显。

这里的差异点并不在布施上。父在时做布施,孩子也没说啥,也不知道他参与与否,但起码没反对,这时候可以说一家都在行广施;父去世后,这个广施的缘分尽了。第一缘尽了,第二缘成为首要矛盾了,这时孩子和母亲的讨债缘分彰显。而彼时的导火索只是倒霉地落在布施上,若彼时母亲也不广施了,彼时讨债、报仇的缘成熟,就会以其他由头展开,自然就不会落在布施这个眉目上了。

另一个兄弟案例,同做法师是共业的大背景,但好施与否不同。这就像世尊住世时,有两大弟子乞食做风不同:一个专乞富人,认为富贵布施难;一个专乞穷苦,认为无钱百事哀,更应培福报。各位要注意这个大背景:同做法师,对布施能不能有什么本质上的误解?一定是理解的,只不过对待布施的态度、看法有差别,慢慢形成了行为上的差别。

就像在这里,我们强调小回向,但现在大范围下并不那么认可、接受。同是回向,我们都在做,就算对回向的深度理解有差异,也没有影响都做回向的这个行为,只不过回向的细节不同,这个差异不同,也就是别业有差异。共业是大家都学仏的,都在做回向这个事;别业是有人这样回向,有人那样回向,至结果有差异,就算共业的奖惩到来,对应承受的结果会有不同,这就是别业的作用。当然别业不只在回向这一个业行上展现,比如读经的,比如拜仏的,比如做抄写的、描画的、焚香的、燃灯等等,因为这些种种业行的差异,综合效果下,共业、别业就可以呈现更大的差异了。

彼时兄弟二人同做法师,对布施应有相应水平的认知,只不过在看法上有不同,理论上不应该形成非常巨大的本质差异。所以,就算小驼背彼时不乐施,依然可以后来成就罗汉,而他的兄弟是否在后来也有对应成就了呢?按经文的基本描述来说,如果后来没有描述某人成就什么圣位、圣号了,就极大概率是深入轮回去了。

这样一思忖,那个吝啬布施的成了罗汉,而那个乐布施的却身在轮回,那么这个对布施的态度、看法,小驼背的可能要技高一筹,但业行上有欠缺。就算你的看法很好,也应遵循基本教诲,能布施则应行布施,因为他可以行布施而没有落实,所以招了贫穷苦楚报。

再联系到成就那世的果报,投生于乞人家里,业力故,吃喝不济,福报不够,干啥都困难,就算后来打扫精舍也总被人抢了去,起得再早也有人打扫完,连一个不出去乞食的机会都抢不到。这时候,智慧上线了,知道果报如此了,也没有死死蹲着,看看哪个人和自己抢口粮。在后来的反应里,从那七天饥馑可以看到他的智慧在线了,知道宿世因果,知道业力如此,也不做违抗,顺从消解,以极大的毅力毫无抱怨地喝了一口灰汤,结了这一场因果。

二、那七日中出现的乌鸦、野狗、非人,表面上看是针对他的,但我们看一下前因,是阿难、舍利弗、目连要提供帮助。为什么他们作为罗汉都无法帮助到驼背罗汉?表面是驼背罗汉的业力现前,但在深度上也是四位罗汉间还有问题。于是乌鸦、野狗、非人表面上在阻止驼背得到食物,深度上又在阻止罗汉对驼背行施。若在这七天里,有其他人和驼背的善缘更深厚来做布施,这钵饭他能不能吃到?

故,这个习题表面上说是业力问题,其背后还是福报问题、善缘问题、恶缘问题。恰巧乌鸦等出现其间,乌鸦等既是驼背的恶缘,也是舍利弗等的恶缘。这样来看,如果善缘不厚,接受布施很困难,施舍布施也很困难,这是双向的,并非是单线的。这三方在施舍这个问题上共赴其会,各自随业力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因此,我们就知道讨债这种行为的愚蠢。驼背因为讨那世母亲的债务,以饿死作为手段,以布施作为由头,结果坑害了自己对布施的奉行,损了福报;再因忤逆杀母的业行常处地狱,业尽受生,依然世世都饿死收场。在饿死的众多生死里,我们要理解一个将要饿死的众生会在求生路上多拼命、多挣扎;也因解了此因果,才对世尊的教诲多尊重、多恭敬、多奉行!如此难得机缘若错过,又要多少世行于饿死的荒野呢?而无数生的饿死经历里,又有多少次为食物拼命争夺其间饥不择食?又会因此结下什么样的恶缘呢?

此时,乌鸦等的出现也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了。只不过乌鸦等依然在践行驼背的老路,为报仇故,阻止他人布施,逼迫罗汉舍生取涅槃。他们后续的遭遇又会是何等凄惨?!虽然罗汉没记这个仇,知道自己业障现前,不怪罪任何,坦然接受;但因果之下,这些乌鸦、野狗、非人等,其结果可见。

驼背的智慧在线,他知道自己业因如此,不怪罪任何。

一身孑然去,数劫恶缘消,

假面碎虚空,自在得逍遥。

我们面对因果业报时,是否也会坦然面对,直下承担,消了此业?可能很多人不随、不被动、不妄动都做不到。所以,此案例展现出的消业是彻底的,但也略显被动些。

三、为什么驼背罗汉会如此被动地消业?刚刚也提到:长久生死里,自己一直都在饿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遇仏这是大福报、大运气,他如果不够珍惜、把握不住,以他自己的福报、业行来看,能不能寄希望于转个世、再轮个回呢?以智慧在线的罗汉来看,根本就不可能如此设想。如果遇仏而又把握住,那真是用尽了所有的运气了。

能不能求求世尊也教自己一个什么法子,缓解一下尴尬局面?我估计,这个想法他也应该有过,但他竟然没有这样做;世尊也足够强大,却也不做特殊照料,这其中的猫腻各位就应该理解了。

如果他继续存世,虽然色身有很多方便,但每天都在疲劳饥饿间,有多少精力取用呢?就算有点精力,以自己贫瘠福报也要奔忙于取食护体这等杂事。所以,驼背罗汉看明白这些,不做抵抗,因为他有更好的路子走,但这个更好的路子就不能拖着贫瘠福报的这副色身。彼时还是世尊住世时,舍报以罗汉本体出现,追随学习,自然不再需要依靠乞食讨饭过活,也自然不用消耗一丁点的精力在这种事上,且还可以继续追随学习。所以,他的境界因其智慧在线,比目连、舍利弗等更为洒脱。在经文里可见,后来的这些大罗汉们疲于应付,对大乘不乐不喜,这种局面驼背罗汉就可以避免了。

而我们现在的境遇和他天差地别,他舍报,可以在世尊教下继续深入学习,我们若此生完结,又是什么境遇?所以,他可以稍显被动地消业,却在主动积极寻求解脱;而我们要主动消减业力,借此主动寻求解脱。寻求解脱的目的相同,只是在彼时可以那样,但此时的我们不能取用。

如上,各位自洽。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2.3.21

上一篇:一转入圣
下一篇:从母子因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