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观音菩萨与施无畏者

  • 观音菩萨与施无畏者

音频在线听

 

同修:老师,有个问题。观音菩萨施大无畏,这个大无畏,不只是勇气、不害怕这么简单吧?那么这个大无畏,指的是什么呢?

而且,既然观音菩萨被称施无畏者,为什么人们对观音菩萨的印象都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呢?基本上,大家都觉得观音有求必应,但是从施大无畏这个角度来讲,有点不对路呀。

 

老师:在人道层面看,观音菩萨确实是有求必应这类的功能作用。但《普门品》里怎么说的?此娑婆众生是如此称谓的,这是泛指到更广阔的六道,乃至还可能包括小乘两道在内。如此来说,就不能用人道的认知来涵盖、定义观音菩萨了。

如果“施无畏者”这样的概念是泛指六道受众的,菩萨对广泛众生普遍如此,就不能以“有求必应”来粗暴定义了。

 

同修:所以“我们”对观音菩萨的理解定义狭隘了,是这样吗?

 

老师:这样就回到了首个问题——

这个“施无畏者”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六道众生而言,观音菩萨都代表什么?

我们定义的所谓菩萨只是出于人道角度,自带偏狭属性。之前也说到,人道区别其他道的优势在于:很多事情有自我选择权。这是其他道众生很难具备的。人道可以陷入各种求愿,有各种求而不得、有各种爱别离、有各种恋慕不舍,但这事在其他道很难具备。所以,人道的八苦更多是人道属性,而不是普遍适用全体众生的。

生老病死,这四苦对人和动物有用,其他四道没有用;其他四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其他道也很少有这种苦。如:生苦,天人是化生,没有生苦,几天就长大,然后就很漫长地保持年轻状态,直到临死,容貌也不改变太多,仅是出现大小五种衰败现象,根本就没有病苦、死苦一说。天人很少有固定夫妻这种概念,两人相视一笑就怀孕生子。更高处天,听闻对方声音心念一动,孩子就要出生了。搞得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几万年,就扯出肥皂剧了,这类是坐井说天阔,在人道的高度描摹、影射、揣测其他道。

佛教的各种概念不容易正确理解,也因为这样的缘故,也就是基于人道,只服务于人道,只是人道格局的,导致不少相关言辞其基础是人道概念的。以这样低矮的层面来认知超越六道的佛菩萨,确实太难为人了。

前几节《法华经略说》提到“无畏”,是解答佛寿无量时说到的。在人道的高度,无畏就是你别害怕啊、帮助你战胜恐惧啊;但在其他道,无畏就应该有对应的内容在其中。比如饿鬼道的畏惧是什么?普遍的饿鬼是许久吃不到一点东西,几千年哀嚎哭泣,有的根本站不起来,没有力气出门寻找食物。他们的畏惧和人道的畏惧内容能一样吗?比如地狱的恐惧。在无间地狱里,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相当于不到一分钟就要生死一次,在这短暂的一分钟内完成全套的生死,他的畏惧又会是什么样的?

所以,面对于整个有情众生的庞大群体,确实不合适以“有求必应”来定义和涵盖观音菩萨,这只是人道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

如《心经》所言:一切众生的恐惧从哪里来?从颠倒梦想中来。想破除、根除众生的恐惧,就要破除所对应的颠倒梦想。“施无畏”对应的行作就是破大众的颠倒梦想。这样来说,菩萨会真的有求必应、百求百灵、谁求谁好使、张嘴喊一声就甘为走马吗?显然,破除颠倒梦想才是菩萨的正经业务。

这样就回扣到“施无畏者”这个名词上了。面对有情众生,是以这样的根本出发,这才是大菩萨的格局和眼界。

面对各种人的各种求愿,菩萨现三十二相身对应说法。你想成罗汉,给你显示罗汉身。你一看:“哇塞!罗汉啊,我想成罗汉,你告诉我怎么成罗汉!”菩萨就告诉你怎么成罗汉;有的人想成就大富,于是观音菩萨现大富身,这人一看:“哇塞!大富,快点来指导我怎么成大富的!”于是,前脚告诉你怎么致富,后脚就给你现示个大富也没啥用的场景,让你明白大富也不解决根本问题,这个想成大富的颠倒梦想就顺道破了。

这才是他施无畏的落脚点,而不是满足大众各种求愿。满足求愿只能算是开门普招,给你个机会;但入学了能不能毕业,能不能顺利升级,那就不一定了。

说的有点多了,跑题严重。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21.9.3

上一篇:读经≠懂义理
下一篇:称佛名号品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