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111】∣莫在轮回中乐不思蜀

  • 三研《普门品》【111】∣莫在轮回中乐不思蜀

音频在线听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如果有人,被各种器械捆绑、约束了自由,不管他是有罪、还是无罪,如果他能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些约束、捆绑的器械器具都会坏掉,从而解脱被囚困的厄难。”

这是第二大段释名、解除枷锁的部分。

 

此处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就是“若有罪、若无罪”。

“若”是好像、或者、大概、可能,“若有罪、若无罪”,就是有罪与否并不一定;再延伸一点就是管你有罪没罪,这就好理解了,有罪也好,没罪也好,都可以的。

再上升一点,因为刚刚提到的罪,我们会理解为世间的犯罪,而佛教有较为专属的罪业的名词,罪障、罪业、罪行等等,所以如果只以触犯世间罪业来理解这句就稍微狭隘一点。

我们大多会从后面半句被约束自由来反推,理解这个有罪无罪是世间层面的罪过。

如果回归到佛教专属名词的罪,这句经文就会豁然开朗,不管你触犯了世间的罪过,或是学佛的种种罪过,被约束于世间的牢狱囚锁中,或者被牵引在轮回的六道漩涡中,若你能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这些约束、捆绑、牵引都会断坏,从而获得解脱。

也就是说,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会获得出轮回的结果,但前提是:我们是否意识到轮回是一副枷锁?

当我们对轮回还抱有幻想的时候,这就类似于一个问题还可以有各种解题思路和可能,当我们认识到轮回的真相、对轮回就不会再有幻想,会非常急切于出轮回去。

 

《楞严经》中说到:人生在世的轮回目的是偿还业债。

如果没有业债了,当然可以长辑世间,从此别过,所以不拖不欠是还债的好趋势;不再造作新的业力是还债的好趋势;肯认账消业也是还债的好趋势。

这样一说,好像人活世间是很苦的一个事情,于是有的人思路活泛就会想:

为什么不可以苦中作乐一下呢?

这当然可以,可是别乐不思蜀就好。

如果上升到足够的高度,为什么我们跑到这里陷在轮回出不去了?

答案恐怕就有乐不思蜀的成分在其中了。

 忘记了出行的目的、忘却要做的事情,陷在五欲六尘的幻象里,辗转之后生死叠加,层层无明颠倒混乱,结果就出不去了。

忘记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是第一大弯路。

谁都想走捷径,但如果你目的不清晰,就没捷径。

 

学佛的第一大弯路是忘记了自己的愿,丢弃了自己参与轮回的目的,也就丧失了主动参与轮回的动力。

没有行走下去的动力,就只靠业力游走,就像曲水流觞,停到哪里就算哪里,这就是生死轮回路了。

激发愿力就是找回动力,你找到动力就不会迷失在虚空中,哪怕速度再慢,也会回到正确的轨道上,遇到正确的事情,触发正确的感受,获得正确的体悟。

为什么佛把“愿”字推得那么高?

轮回的因是它,出轮回的缘是它,出轮回的结果也要依靠它,没有这个愿,诸事不得成就。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110】∣保持好称念圣号的习惯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112】∣一切众生都是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