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104】∣打破生死囚笼

  • 三研《普门品》【104】∣打破生死囚笼

音频在线听

\

 

【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刀段段坏”怎么理解?

理解不了就怪力乱神,会说:那是菩萨加持使然!

当然学佛这样说话是很万能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冠以佛菩萨加持使然,可是怎么加持实现了这样的效果现象?

解释不了,就依然无法脱免这个迷信的范畴。

 

《普门品》很难信,因为“信”是中游的产品过程,“信”怎么来的?无缘无故要求别人相信你,可得、可行吗?

来一个人说:我就是神你要信我!

太平天国起义、李渊起义、朱棣发动的靖难,都不免借了所谓君权神授,我们平白无故地就让人相信,这合适吗?

道理都不懂,真的有信可言吗?

 

学佛是干什么的?

佛法是做什么的?

佛教在说什么、在研究什么、在思维什么?

一问三不知,很容易迷信,你不想迷信就要学习,而且要深入地学习。

高中时受老师影响,我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一天在书摊上看到一本《佛教科学观》,非常不齿于佛教谈科学,认为非常可笑,于是拿回去看。

这一看肃然起敬,佛教是超越科学的,我的错误认识就被这个学习打破了。

如果没有这个学习,还会认为佛教是迷信的,这情况可能会绵延很久,可能很多生都无法逃脱这个囚笼,为此我更感慨于在关键时刻还是要留点福报,有福报了,才能遇到善缘啊!

 

凶器段段坏,凶器在菩萨眼里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什么形态的?什么质地的?

各位想一想这个问题,如果菩萨看到刀,也会认为是坚固的、是冰冷的、是锋利的,他就不是菩萨了。

因为各种妄想都在,各种相的执著也在,四相都破不了,怎么好意思称呼为菩萨呢?

在菩萨眼里,哪里有刀?所谓的刀,又哪里有相?所谓的刀的相,又真实坚固吗?所谓刀坚固的相,不就是妄想执著使然吗?

 

四大和合为身,执著的能量捆绑了和合的现象,产生了一个所谓的“相”,我们接受了相的信息,在内心里继续激发和贴加了这个执著,让相更坚固。

相更坚固的结果就是画地为牢了,我们就是在自己所画的牢笼里拼命地挣扎,结果不成功,为什么没办法成功呢?

因为造作牢笼的是你,想逃脱牢笼的还是你,两个你相互博弈,哪个能赢呢?

你的矛盾让力量分成两部分,两个部分的能量互相抵制,最多是和平共处地战平。

想出牢笼,就要把贴加牢笼的能量撤下来,过去贴的姑且这样,但是现在不再贴了,在力量的角逐下,天平就发生了倾斜,我们出轮回就有更大的希望和可能了。

 

\

 

所以,要放下执著、放下贪爱、放下嗔恨抱怨,但是不能放下出轮回的愿念,因为执著、贪爱、嗔恨、抱怨等等是画地为牢的能量,而出轮回的愿念是出轮回的能量,这个事情思维明白了,放下还那么难吗?

这个部分思维明白了,还能胡乱地什么都放下了吗?还能连信愿都放下了吗?

有人就搅乱地说:往生极乐的愿也要放下啊,不然不清净!这是鬼话,似是而非的骗人话,不可听、不能信的。

 

打破生死囚笼,和刀杖段段坏是一样的道理。

借由菩萨的加持,激发了内在清净的能量,一个方面撤销了对凶器的能量贴加,撤销了对恶人、对恶境界的能量贴加;另一个方面破除了这些相的执著,所以这些相都可以化为虚空、碎为齑粉,“段段坏”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这是我们自性就拥有的能力和状态,只是因为没有激发,无法获得使用,而我们又缺乏系统的修行锻炼,无法掌握这些技术。

另外,这些技术的修学确实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是长时间努力才能见效的事情,在观世音菩萨加持下得到瞬间激活的受用了,这足以说明菩萨的大力、大智、大神通,不可思议了。 

所以我们称念的心越至诚纯净,接受到的加持也就可以越大地影响自我,从而展现出更多自性的功能来,获得更多的修行体验,反之,想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修学体验,就要懂得掌握方法、调整心态。

对那些暂时无法理解的事物,可以存疑;对那些暂时无法通透的理论,可以存疑;对那些似是而非,又不能确定的说法、提法、观点,也可以先存疑,待有能力、有智慧、有手段、有方法的时候逐个看破、逐个解决,修学也会一路顺畅。 

 

从书本学习,想解脱生死,还是要依靠佛法,佛经是佛法埋藏之处。

从学习对象来说,想解决生死的大问题,自己的经验不能相信、不能依靠,因为在过去生这经验没把自己带出轮回,他人的经验也是同理。

可以听,但能否相信依靠这不好说,最稳定、最稳妥、最有力量的,还是要依靠经文。

通过阅读经文、自我学习吸取经文义理,然后去使用,去适用在面对的事物上,再验证是否有效果,这就是会学习。

这样学习,佛经就是活的,是法宝堆积如山如海,是珍宝充满虚空的。

若各位同修也想如此学习,就不应该把做功课当成交作业,我不检查作业,也不会批复阅字,希望各位同修在做功课的时候能思维一下:

如何学经?

如何从经文中学会学习?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103】∣佛教强调智信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105】∣佛教的世界观宇宙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