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21】∣广义与狭义的菩萨

  • 三研《普门品》【21】∣广义与狭义的菩萨

音频在线听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

菩提是觉悟、觉醒。

觉,可以是动词,也可以当成名词:

当成动词就含有了过程描述,当成名词就是结果状态描述了,很多人把菩提当成名词,若当成动词就会另有感触了。

萨埵是有情的意思。

 

菩提萨埵直接含义就是觉悟有情,因为没有主语,所以是谁觉悟啊?是有情众生觉悟,还是能去觉悟有情众生的那个人呢?

这就引申出菩萨广义和狭义的不同。

广义菩萨就是能觉悟的有情众生,你只要能达到自我觉悟就可以叫做广义的菩萨,这是泛泛说;狭义菩萨就是能令有情众生觉悟,能做到觉他的是狭义菩萨。

 

菩萨这个词出现的范围非常宽泛,又有泛指和特指的不同,《地藏经》中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是其他菩萨,一般都用菩萨指代地藏菩萨,《普门品》中也多是特指观世音菩萨。

如果没有在特指的环境,只说菩萨这是泛指,就是指代所有能叫做菩萨的觉者,也自然可以包括上面提到的广义菩萨和狭义菩萨。

佛教里提到的佛、菩萨、罗汉等等,都类似于职务,是一种泛称,比如张经理、王经理,加上姓氏是用以区别和特指就是这个姓氏的经理,如果不加姓氏而在特指环境;比如某单位只有一个经理,不管姓什么,即使没称呼姓氏,都是有针对这一位经理,如果出了这个单位门了,称呼经理就可能泛指了。

 

佛、菩萨、罗汉也等同于这样,称呼菩萨要看在什么环境、什么场合,就要界定是特指、还是泛指,是广义、或是狭义,这很方便我们理解经文说的是谁、提的是谁、讲的是谁了。

觉有情,广义是能觉悟的有情众生;狭义是能觉悟众生,这就深入到佛的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广义菩萨是自觉,狭义菩萨是觉他,纯粹意义上的佛是两种觉都能做到极致圆满。

 

 

流浪在生死轮回中的我们到底是什么呢?

或者我们会说出一大堆的原因来,如果抛弃这个色身虚妄不提,可能原因中很多就不成立了;如果再刨除心念的虚妄不实,可能这些原因又要消减;如果再把无常也纳入其中,把不符合无常的原因都刨除在外,我们到底轮回生死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为了觉悟、为了圆满罢了!

如刚刚提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就是能圆满觉他和自觉的圣者,而一切暂时不成就为佛的众生,都是在圆满自我的道路上,只是暂时没到站,还在路上赶路罢了。

 

生死、轮回、痛苦、烦恼、快乐等等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觉悟、为了圆满!

这句怎么理解呢?

我们要觉悟什么、要圆满什么?

从觉的最低处说,自我觉悟就是从虚妄颠倒的幻相里醒来,如《楞严经》中非常有趣的提法:你知道自己迷了,就已经是觉了;知道有妄了,就已经见真了。

只是这种觉太宽泛,我们不好拿捏。

 

佛教要研究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因为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宇宙就是我们能触及的轮转范围,人生就是自我生死链条能触及到的生命形态。

自觉到圆满状态就是能了知宇宙的真相,也能知道一切生命的真相。

能知道一切生命的投生原因,能抑制不发就是阿罗汉了;但阿罗汉不能达到真正完全了知一切生命的真相,菩萨也做不到,只有佛能完全兼顾。

阿罗汉是要解决自我的生死问题,可以称为广义菩萨;而狭义菩萨就是要落实如何救度众生、帮助众生并从中觉悟,所以菩萨就要了知超越自己份内之事。

比如,我是一个人,如果想帮助鬼道众生,我就要理解鬼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如果我不能理解鬼道众生的真实状态,我也不能帮助鬼道众生得到解脱。

大乘的菩萨要扩大学习范围,而不能拘泥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20】∣与娑婆有大因缘的菩萨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22】∣审视六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