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八大人觉经略说.156(志愿出家)

  • 八大人觉经略说.156(志愿出家)

音频在线听

 

【志愿出家】

志愿,愿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宇宙形成的最原始的策动力,只是这个动力是染污的,染污的愿力就是业力,不能达成的愿力暂时等同于妄想,是宇宙世界产生的第一动力。妄想的业力与愿力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不同的,但是表现不同。佛教里任何的义理都是以信愿行为基础,信是前提,愿是动力,行是促成的方式。信其实是可以排除在外的,可以侧重讨论愿力和行动这两个部分,为什么信可以放在外面?因为信的原因是“了解多少”,有的人说我不信这个,我不信那个,那么你了解多少?了解多深?如果全部了解也就没有所谓的信或不信了。你对一个事情全盘了解,别人说了一个什么你自然就会有一个答案,他说的对还是不对;只有在迷惑颠倒的状态,才会在信的部分上要追问探讨,亦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是一样的道理,当进入到信或不信的层面上,其实已经是各占百分之五十了,已经是不那么深信了,这是一种悲哀。

而我们是业重凡夫,还要常常讨论信不信的部分,这说起来真是一种无奈,所以才真地感慨释迦佛度这娑婆的众生有多难!

圆教菩萨五十二个阶位中,前十位是信位,这十信走通了,才能进入初住菩萨位,从这开始,才算是前进一步可破一品无明,一共四十一品无明要破,到等觉菩萨还剩下最后一品身相无明。这一讲就好理解了,原来信的十个阶位并不算数的,而我们不行啊,这十信位把几乎全部的学佛人都挡在外面了。我们去看《楞严经·五十五位菩提路》就发现太可怕了,看看三信、五信都是什么层面的水平?就知道我们差的太远太远。倘若没有净土法门我们根本出不了轮回,如果经教我们看得明白了,这前后上下一穿就会发现太可怕了。虽然佛讲八万四千法门,路路都能通到自性,但是那是别人啊,就像人生四大喜和四大悲一样,金榜题名时是喜,但是很遗憾做梦,这就是悲了。

成就一切的根源是愿,信只是一个前提条件不做数的,于是有很多人说信佛,信有用吗?有用,但是你不修行,你就是天天和佛在一起听佛讲故事,也是没用,就像阿难一样,落得被一个邪咒就干趴下不能动了。阿难尚且会这样,何况我们?所以常常问大家学佛的目的,学佛的初发心,学佛的原动力,学佛的愿望,不是考验你们学佛有多坚决,也不想听大家的悲惨故事,但这愿力的体现。我们能否在学佛的过程合适地投放出愿力来,这就是成败的关键。虽然这个部分是关键,但是很遗憾在娑婆必须加上前缀信的基础,就像《地藏经》里的诸多利益,必须加上得利益的门槛,你看得到门槛没?看得到门槛了去满足这个门槛,就能得到这个利益。就像往生极乐承蒙佛力接引,这个得以往生极乐世界的门槛是什么?你搞得懂了就知道怎么做去跨越这个门槛,如果不懂得这个门槛是什么,就算累死也是徒劳。

我们得放下那么多高深的理论,这是娑婆世界,末法时期,没办法的事情。必须要把各种奇怪的前提条件做到,才能得到内里提到的种种利益好处,致使学佛就会感觉好像很复杂很奇怪,其实不复杂,也不奇怪,不难也不深;难的不是佛教义理,难的是我们怎么达到最低的基础状态,怎么跨越门槛。所以我们分享的内容,常常要绕回到这个部分来,为什么说了又说,提了又提,无外乎这是我们的大山,是我们的菜,我们得把这个部分解决掉,才能是下一步的内容。就像二年级的学生,必须考试及格,才可以上到三年,才适合学习三年的内容,而如果二年的都不能及格,三年的你想学也不会学到的。

学佛也是这样的道理,也是这样的进程,只是希望大家都能放下身段,从低处开始,从基础做起,这样方才有可能上到高处,如若不然,就算让幼儿园的孩子背会了博士的论文,他也不得利益。

上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55(志愿出家)
下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57(守道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