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灭尽经略说.93(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

  • 法灭尽经略说.93(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

音频在线听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与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王护卫。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 ,十二部经寻后化灭,圣王去後,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在法要灭尽的时候,天地的自然环境很恶浊,大水弥漫,五谷不熟,人民辛苦却被贪污腐败打倒,疾病瘟疫爆发流行,人民无地安放,无处落脚。于是被水冲来带去,被鱼鳖争取吃咬。

这个时候,在这个前提下,有菩萨出现于世了,也有辟支佛和阿罗汉出现于世间,但是被恶性遮蔽很厚重的众生驱赶追逐,不让这些圣人和那些苦难的众生遇到,也就使得那些苦难的众生不能得到圣人的救拔。

因为这些圣人不能和苦难众生接触到,佛法的再殊胜再微妙,再宏大的利益,都没有办法释放在众生身上,无法救度众生。

圣人们一看,没有办法和众生接触到,只能选择进入到深山或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些地方因为有了圣人的到来,也带来了无量的福德,使得环境转好。

圣人们在山里恪守修持,能够忍受淡泊的生活,并且以此为乐,他们的寿命自然会延长很多,因为德行具足,使得龙天八部欢喜护卫。

最后月光菩萨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为这个世界的法运,做了一个收尾工作。月光菩萨出世后,和那些进入深山的圣人们相会,共同努力,让佛法又兴盛了起来。

由月光菩萨带领的这段日子,持续了五十二年。

而佛经却在人世间遭受到了巨大的屈辱,最为代表的《楞严经》、《般舟三昧》,也最早消失了。

因为失去了正法眼藏,随后的十二部经,也就陆续消失在这个世间。

当佛法的正法消亡后,人世间的圣人君王也消失了,因为佛法消失了,对出家人来说,也就无所谓沙门不沙门,袈裟不袈裟了,只是一件普通衣服罢了。

还有一段经文,法灭尽的正宗分,就算是结束了。

最后的这段正宗分的经文就是,【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更明盛。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下次再细说。

这段经文里提到了,菩萨们圣人们,被驱赶,那么为什么被驱赶追逐,不让他们待在世间呢?

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佛教对我们来说是生命的依托,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就是吃饭的工具;对某些人来说就是炫耀的资本;对某些人来说佛教只是一个赚钱的手段。

因为对佛法的认识不同,对佛教的心态也自然不同,正是因为不同,所以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我们学佛常常被提醒要发四宏誓愿:众生度、烦恼断、法门学、佛道成。

这四个部分,以度众生为首,也是以度众生为纲,更是以度众生为目的。

于是断烦恼是为度众生;学法门也是为度众生;乃至最后成佛还是要更好地度众生。

佛出现于世界上,是为度众生,度众生到什么高度?到佛的高度。

于是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要开众生佛之知见,示众生佛之知见,令众生悟佛知见,令众生入佛知见。也就是根本目的只有一个:

令众生入佛之知见,真正地成佛,而非其他种种。

为什么佛陀用其他种种来度众生?是因为众生根基因缘不同,而随众生业缘根性利钝而选择用什么方法来带。

所以佛陀用的方法,不是佛教的全部方法,而是由彼时彼地彼处彼众生的基础状态决定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在五浊恶世的时候,佛是这样带徒弟,是这样教化众生,是这样度众生的。

那么在人寿八万四千的时候是什么样?

在人寿高于俩万岁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就很可能和释迦牟尼佛用的不同了。

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也就是我们在诸多经文中,看到的内容略微不同,或者前后稍微不同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彼时条件是那样的,而这个时候,条件是这样的,所以现在适用的方法和过去可以不同,就算再怎么不同,佛教中的精髓部分是一致的,没有这个一致就不会衍生出八万四千法门了。

所以我们现在学佛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找到这个一致的精髓。

真正明白佛陀到底要我们做什么,这才是我们学佛能不能得利益的关键。

所以净空法师说末法时期,得度的人就二种,一是听话肯干,真懂得努力的人;二是聪明智慧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智慧不足以挖掘到佛教里的那个一致的精髓,那么最好做那个听话肯干的人,这样的话才算靠谱一点。

上一篇:法灭尽经略说.92(劫欲尽处,日月转促,人命转短)
下一篇:法灭尽经略说.94(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