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下一秒的可能

  • 下一秒的可能

音频在线听

 

同修:老师,晚上好。

《金刚经》说无四相,大乘仏法说度众生。救度众生是菩提行,都无四相了,又哪里来的众生呢?那就是以无相的心救度众生,各种随顺,也就是我们讲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仏还说:不住无为,不尽有为。不安住在无为的境界里。感觉大菩萨好难啊,说实相还不行,我们听不懂,只能各种方便说,哄着捧着我们先上岸再说。我感觉我思维的断条又衔接不上。

这个问题来源于《心经》与大乘仏法。

 

老师:这个情况怎么说呢。首先,我们可能对很多名词的理解是偏生硬的,就像一块石头掉水里了,怎么融也化不开,自然不能通透淙淙。 仏教的很多名词是要站在不同位面来看待、探讨的,比如化,比如幻,比如空,比如真。

在我们的思维里是二元对立的,本身就有对待性。“一个东西”出现,会有所谓“两个”的数量对比,会有这个东西的大小、高矮、轻重等等的对待性。这些对待性盘踞,我们就很难真正看明白了。

如之前说四维应该是什么样子?一维是一个点,点运动就成为线,或者说点不断复制、不断重复出现就成了线;面就是线的不断重复,是线段的一种运动,或者说是线段的一种罗列;立体的三维,就可以理解为是面的一种运动,或者说面的运动,面的持续存在、复制、堆叠,就像书,一页一页摞成了一本。如此推演,四维应该是什么样?就像一个立体的东西,它也有运动,也有堆叠。

正常来说,一个物质一定是运动的,只是我们看着相对静止。把运动加上,一个物体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可能,可以向上,可以持续向上,可以向左、向前,这所有的可能就呈现出一种虚空态。只不过伴随线性时间流过,无数的可能坍塌只剩下一种,曾经的无数种可能是真的吗?但必有一种可能是随后一定会发生的。

圣人站在时间外看这个物质的状态就像一团云雾的轨迹,这个物质下一秒有无数种可能,但其中有一种可能是概率最高的,可能是99.999%或者更高。所以,仏说是相续不断,是无数个断面衔接在一起的假合的整体,这是方便我们理解,在他们看来,这个整体的任何一个乍现都有无尽可能。

为什么没有呈现那么多种可能呢?就是这个相续不断。是什么让各种可能以某种概率最后形成现在这般模样?低矮说是习气、习惯。因为习惯有其强大惯性,惯性令事物的相续不断高概率呈现低变异,惯性的存在让各种无限可能坍缩了,成为那种变化不太大的相续。

我们知道,各种力都会形成惯性,想略能抵抗风险,保持良好状态的惯性就很重要。规律有惯性,混乱也有惯性。故规律与否,其相续不断依然是极高概率的。因此,一个极高概率的事能说是绝对吗?

幻也好,空也好,真空妙有也好,色受想行识是空也好,从低矮层面来说,不能说这些是真,因为有变动,有概率发生其他变异,只是这个概率大小不一定。就像一个地狱众生,高概率下一秒还是地狱众生,但也可能下一秒他地狱罪罚完毕,套上衣服可以换房间了。

如果这种情况理解不了,或者认识不清,自然就很难理顺所谓有或无,是一种可能的对待性、对立性的继续盘踞。就像手边有个水杯,里面有半杯水,高概率下一秒还如此,但若被喝了一口呢?有被喝的可能。故,所谓半杯的水,暂时还不能说它是真实的,因为就算没被喝,也在以极其微弱地蒸发着。

众生也是一样。说众生是真实的吗?绝对不对,但说众生不真实呢?也不对。怎么认识这个概念?就像这个色身,此时这样,彼时那样,年轻时也是秀发飘飘,现在秃瓢一个。彼时秀发飘飘不能说真实,此时秃瓢也不能说就是真实。因为会变化,有一个更高概率的相续发生,形成了不断的趋势。色身如此,神识也如此,业力、福德、善根等等不也如此吗?不过是受什么样的力量影响着,不断呈现着千万种可能中最高概率出现的场面罢了。

仏教说的所有方法基本上都是要研究其中的力量问题,由什么力量参与,每股力量的大小、方向、持续状态等等,最后所有力量的影响在某一刻合力呈现出下一个相续不断。

我们不走空的路子,自然不用空的解题思路来应对这些问题。以相续不断来说,每两个乍现之间的相续不断是大范围重叠的,所被改变的很小很少。比如动画片,肯定是有一些背景不变动,那些变动的被捕捉、被关注,那些没变动的承接了上一个相续不断。众生也是如此,在他自身的所有能调动并发挥影响的力量来看,上一秒如此,下一秒可能还会如此,可能千年万年都如此变化不大。

为什么乍现没有大变化呢?就是参与其中的力量没有起到足够大的影响力。如果在这一秒调动了某些力量参与,影响了他,他的下一秒所能乍现的可能就丰富起来了,其他结果的概率变高了。直到第二种可能变成第一种可能,他的命运轨迹才算本质上发生了偏转。

按十如是来推,任何一刹那都可能是下一个乍现的入口,都可能高度影响下一个乍现的结果,只不过是能不能很好地驾驭这些力量。但我们很难知道都有什么力量参与影响,就更不知道怎么驾驭影响了。比如找不到车停哪了,驾驶技术很好,车况路况都好,他也开不上车。所以,按各类力量来拆分理解,这是理解法的基础。

如此,前一分钟他还是众生,后一分钟有一万种可能。但什么力量参与影响,决定他下一分钟高概率会成为什么,或者还是那个众生,或者就不再是那个众生。

因为有如此众多的可能,仏说众生是众生,但也不能坚固认为他就是众生,只不过为了方便就那么叫一下、那么命名一下,不能太较真。较真的那一刻只能是得到一个观察的断面,而不是一个相续的整体,更不是包含一切可能的真相。

仏说菩萨是菩萨、是菩提萨埵,但也不能坚固地认为他就是菩提萨埵,他做了菩提萨埵的事,他是菩萨;于是众生做着众生的事,菩萨做着菩萨的事,这样菩萨是菩萨,众生还是众生。

但众生甘愿如此吗?菩萨也会甘愿一蹲不起当咸鱼吗?这时,由愿发起,以愿作为契入,带动、裹挟其他力量呼啸而去。仏是因为做了仏的事,那么众生做了仏的事,他还是众生吗?你思维。

 

同修:明白了,老师,感恩老师,讲得太通透了。刚才老师讲的时候我感觉我都在四维空间。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2.11.12

上一篇:“鸡同鸭讲”找共识
下一篇:一起了解宿王华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