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妙用识

  • 妙用识

音频在线听

 

同修:我理解,如鼻子闻到某气味后激发了一种分别,及时打住,避免更深的妄想、执着,然后思考如何转到往生极乐上来。

虽然我们不靠实修出轮回,但如何在套用功德公式时,能尽可能少沾染这些六根、六尘等小贼呢?

 

老师:我们用识的路子走,这个之前听过吧?

 

同修:听过,不太明白。

 

老师:你可以看看《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念佛圆通章》在净土的地位等于《心经》之于禅宗的地位,在净土五经一论中篇幅最小、字数最少,但也最为重要的经法教诲,这二百多个字涵盖在根大圆通的大名号下。但我水平有限,只能将“念佛圆通”解到识的层面。其更多的落脚点、思维方向在念佛这个根本行持方法上,而识的提法更为开阔、宽泛、深广、包容,也更容易落脚。

《楞严经》的二十五圣圆通已经有了六根、六尘、六识,最后提到根大、识大、空大这三个,也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不靠实修,因为实修所需的种种、所要经过的步骤、次第等等实在非常繁琐、漫长,且门槛又高,要求更显苛刻,越如此,此路也越弥足珍贵,但能契合的受众也就越少;反应在大众身上,也就更呈现千里无一、万中无一的局面。若你我根性不好、素养不够、能力不行,还有各种硬性欠缺,走这种实修路线,显然是以卵击石,再多的努力和寻求也是杯水车薪,可以有很多修行感悟体会,但与解脱的距离遥远悬旷。

念佛这条路就不一样了,相比之下,简单、容易、方便、安全,可以随时、随地、随念、随处,这种方便性是其他法门在入门时无法匹敌的。禅宗修到后面也强调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但那不是入门级的修法。

既然以识为突破口,作为修持根本处、着力点、着眼点、发掘点,而不是去抠根,不是去网罗尘。识是分别使然,是分别性。用好分别,利用好分别,也可以走得通。

怎么用识?这事好像也少见人提,乃至有人一提用识学佛,就会有一些人搬出某宗那些话来抨击、诘难。若稍微读《楞严经·二十五圣圆通》,也就不会对某个法门特别顽固了。

余下就是:这个法门能不能走得通,其下契够不够好、贴不贴自己。如果这些方面都有极大的便利,这个法门的优势就是明显乃至不可替代的。若识的路子理解了,也会减少很多围绕而来的麻烦口舌。

此章前面说到要如何念佛,两个人互相忆念。佛是普遍忆念众生,怜众生如赤子痴儿,但我们没有遗失孩子那样惦念、寻求父母,这种念佛的心劲不太够。如过去说:“佛道展现为孝道和师道,非此二路不可近于佛所。”若不以孝道、师道,想靠佛的边都不可得。此章既彰显了孝道——“如子忆母”,也彰显了师道——“彼佛教我,念至如今。”彼佛教他了,他就念到如今,这是分别。

各位想一想,大势至菩萨没遇到佛教其他别的法门吗?没有其他人好热闹,非要给他介绍个什么法门吗?在漫长的修持阶段,从因地到果地,绝对不可能少遇如此之事。但大势至菩萨凭此法门入得圆通,如其他二十四圆通表现的一样。这样就出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你找到合适自己的法门,这个法门的出现,一定会在你的心底出现排他性。虽然对大乘提出广学法门的要求,但那是在排他性之后的事。也就是说,你要依靠唯一展现优势的法门努力获取结果,然后在这个地基基础上再去广学,而不是上来门还没出、脚还没迈,就要学这个、要看那个,那都是废话。

根据二十五圆通的提点,我们可以知道:任何根、尘、识,只要用明白、用得好都可以有效果,都可以获得圆通。当然,这些机缘对我们是平等存在的,但我们的根性不一定普遍适用所有法门,所以必须选择优势法门。

优势法门的优势并不是来自于佛菩萨的偏爱、倾心,所有法门的上契是没有差异的,差异关键是下契,受限于下契,也就是对应受众的根性、状态等等决定了于后种种。

经文也常有说:佛菩萨知道众生的根性、欲念等等,但我们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根性如何,正因如此,实修者如过江之鲫。虽然诸佛菩萨慈悲,实修之路不绝,百年来依然有人大兴禅门、出狮子吼、证法音声,但还是受限于下契大众的根性,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你我小老百姓来说,这是不可不知、不可不查、不可不明的事。这也是识的作用,也就是分别使然。你得知道优劣、好坏,知道远近、是非、对错。知道这些之后呢?找人就随便说,像机关枪一样也没个把门的,这就是口舌、是口业了,这就走到背涅槃城的路上了。知道好歹了,余下就不好在贪嗔痴里计较盘旋了,而是要及时抽身、及时回望。也就是过去说的:“要往自己身上贴,反过来对照自己、指点自己。”这也是识的作用。前面你发现好坏、优劣了,后面要及时止住不好的势头,向着正确方向前进,这还是识的作用。

再后还是识的作用:你坚持正确路线了,就没人来扰你道心吗?就没有几个债主非要和你撼一下、辩一下、渗透一下吗?还要在识的作用下,在众多的岔路里找到对的出口。

获得功德怎么说都是偏远些的,眼前的、脚下的不是拿不拿功德。经文说“邪见稠林”,就像那种野了好久的荒山,灌木丛林,杂草填缝,脚下根本没有路,身在其间不辩南北。在这样的环境里,靠什么找方向、找路?这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而获得功德毕竟要挂在回归自性的高度上,拿到这个效果,功德一抓一大把,无所谓多少,随便怎么弄都有功德;但达不到这个,或者我们做的事对回归提供帮助与否是不明朗的,这时谈功德不心虚吗?

利用好“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稠林里找到方向,但也不代表就能顺利、毫无波折地走得出去。就像我们平常去超市想买什么,结果晃了一圈,要买的却忘买了;或者我们想去某地,谋划许久,如蜀之二僧一样,多少年的谋划也是寸步未行。

找到方向,还要找到路,还要找到下一脚落地的所在,这些都要靠识来参与。想撇开识走这种野路稠林,那是想都不能想的,想都有错。

不知道你们是否走过那样的野路,我在上学时有幸经历过。沟里全是厚厚的落叶,看上去很平坦,但一脚下去就不知道踩哪里了,有时候就是石头,有时候一脚下去,大腿都陷进去。经过东北大雪的会有类似感触,看上去安全,一脚下去,不知道多深。

历来实修者多,留下的案例也多。而在过去,靠识修行那就是离经叛道的,可末法没办法,也只能怪自己根性不够,无力于实修的路子。这起码是有个下契的边,知道自己根性大概是什么样,也容易找到净土门下,赖在净土门中。净土以有立宗,故在有的高度用识是最为方便的。那些对下契有错误预估的,多会认为自己还行,还可以拼一下子,就不大容易安心在净土里。

靠识修行的文案就很少遗存,勉强追根溯源找到《弥勒菩萨识大圆通》,向下化,又有种油腻、阻塞、推不开的感觉。

识到底能干什么?各种各样的路子,有识的参与可能让人觉得观感不好、水准不高、境界不行,毕竟还在“有”的位面盘旋,但如果用好了,那也是超神的存在。比如,把识用在转上,怎么转?如何转?告诉你一个套路、一个公式、一个算法,你用会、用明白了,就可以转得起来,就可以用得起来,这就是识在其中发挥的巨大功劳,但却被隐匿在诸般过程中了。

不沾染小贼,这很难。因为小贼特别多,泛存、普遍的多,而且还靠在、贴在识上。可能某些识的作用稍微多走一步,就已经入了小贼的山头。所以,这里就出现一个敏感度的问题:你意识到某情况了,能多马上、多及时、多迅速做出反应?并且不随、不滞?你能在多久后利用识,让自己从这些小贼的山头跳出来?这都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

但我们可以做个更大胆的事:让小贼给你的识添柴加火,帮助识开足马力。所以,又何必和小贼刀兵相见、不死不休呢?这些都可以在《法华经》这一段六根六千功德处获取支撑。人家可以用六根激发出功德庄严,咱们也用六根,为什么一定会身陷泥潭呢?

用好了识,可以绝世而独立。

闲聊罢了,各位自洽。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2.1.8

上一篇:节 前 劝 勉
下一篇:坚守逃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