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亲因三契

  • 亲因三契

音频在线听

 

同修:恳请老师慈悲开示。之前老师说:倘若现在就往生,要把一切都放下,不要拖累自己不能往生。于是,弟子把这个加入自己每日反省。但是如果是因为前世欠了别人,有业要偿还,尤其是在感情方面,该如何做呢?

 

老师:如果这类事情弄不明白呢,此一刻临终你就肯定往生不了。不管你所谓学了多少、修行多好,这一念匹敌了,或者已经超越了往生念。

 

同修:是的,弟子觉得,例如根据宿世关系知道欠债,不能故意逃避。但是去直面,如果不能放下一定会拖累往生。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老师:类似的事情怎么解决?且问,如果这一刻临终了,你纠缠于偿还业债,往生愿已经不在绝对位置了,不往生自不必说,你纠缠这样的念头,余下如何呢?在轮回以什么方式偿还?一定还是当牛做马的,这算好的。

对对方规劝可以,多方寻求、多方努力也对,但最后如何,数次努力下,结果怎样还是要接受。你面对的是人,不是一台机器,不是一个地面,只要努力挖就能挖透、挖穿。

人不接受的时候会反抗、会抗拒、会抗争,而抗争的结果就不是大家所乐见的了。或许对方抗争起来了,余下你暂时就不要再尝试了,因为再努力,一定会遭受对方反击。

虽然现在来看,学佛好像很平常、很自然、很普通,但不要以为你遇到得很容易,就说这事很容易。哪个人学佛是容易的?哪个人在佛法里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是用无量无边的努力搏取的?只是这些过去的努力没有看到罢了。

 

别人能不能学佛,这并不是取决于你的个人因素,或者说,虽然你在其中参与影响,但不是主力,不占绝对比重。正常来说,七分之一的影响力是外力影响的正常值;如果加上各种关系的关联,或许会多些加成,让你在这个事情里影响力更重一些,但也绝对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五十。

他人学佛是因为他自己的因素占主导,或许他在寻求方法,正好这个时候你递给他佛法,他就欣然接纳了;或许他正在苦闷烦恼中寻求慰藉,你给他介绍,他不做什么反对;或者他闲来无事,你的推荐可以让他消磨时间。

这就是契机,当对方展露契机了,如果你不懂把握,过后再想多说两句都非常困难。这个契机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方需求,二是你所能提供的,其实也就是法的上下二契。他的需求是下契,你所能提供的如果不满足上契,法的衔接就有问题。

就像有人痛苦烦恼,你给这个建议、那个建议都是和法脱节、脱离的,那么你给的建议就没有什么本质意义,同时你又耗费了对方闻法的契机。

 

什么是“契”,就是衔接。我们见过两大块木头被一小块木头衔接,那小块木头就是契,就是衔接、链接,所以“契”是需要链接两个部分的。

上下二契起码需要三个部分链接,一是他的需求展现,二是你有一个什么方法满足他的需求,三是你的这个方法符合佛法。他展现需求了,你提供不了符合佛法、又契合他状态的方法,你的建议都会有漏乃至无效。

因此,不学好佛法,人家表现出一个什么困惑问题,咱们自己没有能力满足于此,那么这种努力就是白费。这就像有人问些问题,有的人也很热心地回答,但他回答的不契合佛法,最多是世俗答案,世俗答案还得说是否对治等等。

一个可以用佛法满足的契机很难遇到。

某人发出一个渴望是可以用佛法满足的,这机会很难得,如果仅以世俗方法回应,就太浪费了。对一般人而言,觉得这种浪费并不多重要,但是他表现出这个需求,这也需要背后巨大推动的,展露出可以用佛法满足的需求并不是轻而易举。

 

如果我们学佛能再好一点,能更好地把握、发觉、挖掘这个机会,从而递给对方佛法,这就使你在这个事情里的比重得以提升;如果提供的方法非常对治,对方又很听话,能如此去做,见效也就自然了。有效果做支撑,自然后面的空间就很大;如果数次努力下,效果几乎看不到,后面就没有空间了,你再说啥,人也不一定信了。

这就需要判断你给的方法对方是否能达到?能全须全尾地做下来?有些人会半途而废,会遇到点阻碍就放弃,会因为听闻点异样就疑惑否定,这些都要计算在内,因此你在整个事情里的比重,又会被这些拉低,从而抵消你努力学习带来的增幅,这些根性上的硬伤会让你全程的努力化为泡影。

我们也没有佛眼,没有办法提前观测对方根性利钝、善根好坏、业力大小等等,只能是努力做这些事情,而结果必须随缘,必须随顺对方的因缘,这是引领一个人学习最难的地方,也是根本不受控的部分,就算佛住世,也依然对此束手无策,何况你我凡夫呢?

 

 

再有,也是我并不想多说的、非常现实的情况。当对方有些困惑、烦恼、痛苦时,询问佛法解决,其实这时候你面对回答,往往会被拖入到对方业力场中。

你之前问师父会不会被徒弟的情况连带等等,我说会,现实情况不仅如此,就是平常人之间也会形成业力流动。只是平常人是一对一的,而师徒往往是一对多,因为平常人的业力流动最多是一个加减法,而师徒间的可能会变成乘除法,乃至几何倍数的情况。

他的情况不能自己承担,动不动这痛那痛,找人聊天、抱怨,吐槽完毕了,他愉快了,可对方要承受双倍打击,一是他现实的吐槽负能量,二是业力流动,业力迁徙,业力的迁怒。

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去承受这些,就管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不要爪子伸太长,不要心太浪,不要嘴太欠。

 

当你想做这些,你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去承受这些,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化解,从而让此影响近乎于无。如果你没有办法消解这些业力迁怒,你强出头,必定会遭受数倍打击。比如一是对方反抗,二是你们关系的恶化,三是业力迁怒,四是对方福报消耗,五是你自己业力增添……如此种种此消彼长,乃至有可能是乘积关系。

当你不懂这些,向人介绍佛法时,拼勇气、拼心气、拼一分热忱,或许这份真诚可以抵消部分负面干扰,但这终究不是良方、不是好方法、不是长久之计,属于杀鸡取卵型的。

越往后,个人携带业力越深重,苦难越深重,烦恼越深重,对如此之人,虽应怜悯,但也要量力而行。

说多了。借你这个问题,多牵扯了之前的问题。

 

再面对临终往生和俗事牵绊,你当自己评判,哪个更为重要、是否需要当下解决、还是可以不去解决等等,不令一些干扰成为往生阻碍。

你思维。

 

同修:偿还方式有很多种,最圆满的当然是劝人往生净土,得大利益,大圆满。业力不能去回避,但是也不能强求自己一定能劝成。《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都说“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纵然是世尊,也有十之一二未度。没有亲因,纵是婆罗门母有地藏菩萨女,也没有成菩萨入解脱道。外界影响只是缘,外缘不遇内缘,也不能起效。所以劝人学佛,不能只凭自己一番好心,反而增加别人的恶感,给他增加了障碍。要用智慧,时机到来时善劝。

感恩老师慈悲开示。

该还的账要还,但是假如要符合别人的需要,去善劝,需要极高的智慧。要自己有那个能力,才能去救溺水者,不然只能是两个互相拖累溺死。没有这个能力,那要去往生净土,自己跟随阿弥陀佛学习,有救人的能力,再回来救人。

假设此刻临终往生,一定一切放下,纵然再多欠债。不是不还,而是我们要还他最圆满的最大利益。为了给他圆满的回报,我们自己得先去极乐世界,然后才有能力渡人。

平时要精勤学习佛法,如果有能力善劝就更好了。没有能力就等到跟随阿弥陀佛学成后再回来。这样想来,我们能得闻佛法并信受,诸佛菩萨也是费尽辛苦,等到我们机缘到了,才劝我们走上佛道。

 

老师:我们不提“往生以后再来度”的话,我们提“只此一生,仅此一生,尽此一生……”

同修:明白,只此一生。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0.5.9

上一篇:圣俗二谛与学佛标准
下一篇:佛光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