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经圆满性侧论

  • 佛经圆满性侧论

音频在线听

 

同修:谢谢老师,请问一些高僧大德参悟的佛经都很究竟圆满吗?比如《六祖坛经》。

老师:佛陀讲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留下的佛经可谓汗牛充栋,分立为三藏十二部,分别是经、律、论。我们现在接触最多的都是经,律学、论学接触很少,所以如果不能扩充到三学兼顾,也都不能算完整,就不用说圆满了。

中国大乘佛法的发展是非常特殊的,其中以小乘教义、中国儒家思想、道家因果观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独特根基和结果。随着时代推演,小乘后继乏人,儒家又被种种篡改,道家偏于安养乃至被种种王难打压,高级人才几乎全部断流,大乘佛法的根基就无法扎实,所以近代从结果上看,多是旧教丰富的人成就的多,而当下的这群人成就甚少,也是非常堪忧的。

佛法是越学越浩瀚,就像开始的时候是在河里、小溪里一样,随着推演和深入,进到大海里,真是一望无边的。所以越是成就者,也就越是谦卑者;越是明了者,就越是豁达随顺者;越是研究深入,就越是无法说:我对佛教理解很通透彻底。我刚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还觉得这里面东西不多、很简单,可是越深入越丰厚,乃至常常对一部经说:这部经太深,深不见底,挖不透,挖一层就会觉得还有几层在下面,够不到、触碰不到、只能知道还有内容却无法涉猎。任何一部经文都有其不可思议的深度,这是我们很难一窥究竟的。面对佛经,不要期望这部佛经是无量圆满的,因为圆满的地方不在佛经,而是在于读经的人是否圆满。正如古德所说:圆人说法,其法亦圆;正人说邪法是为正说,邪人说正法是为邪说。法无所谓正邪善恶,起决定性的是那个去操作的人。

 

佛经在我而言都非常圆满,都无量深邃。确实如普贤菩萨言:深入经藏,发现里面智慧如海、无穷无尽。可是各位要晓得三藏里的论藏,也就是论部,多是后代佛子大德著述而成,佛陀有言在前,符合我教义的就像是我说的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在经文里找到释迦佛的教义影子、找到释迦佛的教义本质,才会发现世间法也确实都是佛法,并非只在佛经里可以找得到。当有的人说这部经是伪经、那部经不圆满的时候,我说如果符合佛陀教义,劝人行善、尽孝、止恶、扬善,就都是好的,就算是伪经能做到如此也是好的,因为和佛陀的教诲不矛盾,我们应该在其中汲取营养的,而如果拿龙藏去衡量,未免太过粗暴。

佛经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讲课的记录,里面有等、妙觉的大菩萨也在其中受教,也就是说这一部经看上去很简单,可是连要成佛的大菩萨都在里面学习内容,我们不理解其中深意,也实在没有什么不可理解;反过来说,非要研究明白佛经的深邃含义,就必须要比等、妙觉的菩萨还要高,不然也就无法真实、完全理解。这样说来,我们更不应该去追求佛经的圆满,而只能要求自己在其中攫取到对应的营养收获了。

 

《六祖坛经》是中国本土第一部经,如果这部都不能算在佛经里,余下的种种就全都不可能算在佛经范畴了,而其圆满与否,则要看每个修行人自己解悟体验了。

学佛啊,我们要找到脚下的路、确立好修行的目标,长期的目标和短期的目标,这些都清晰了然了,才能进入到修中,才能进入到所谓的实修里,不然说来都无意义。法之为法,契机为要。若不能契机契理,此法非法、不可学、不可执、不可取、不可说。如《金刚经》说到:非法,也就非非法了。若法成了名相,指导意义就没有,法就毫无意义可言。望同修思维这个问题,不要去取经之长短,而当思维个人的根性因缘,才好取合适经文,从而指导自己修行,乃至走出迷雾得出轮回。

上一篇:怎样使用普门救度才能超度更多的众生
下一篇:拜佛时候哭笑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