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碎演慈香(10)

念念间超度

 

(一)

 

同修:老师,在念佛号的时候,直接就想到阿弥陀佛的十念接引愿,信有极乐世界,愿去,是佛接引的条件;然后极乐世界无边的快乐,无量的寿命,无尽的安乐,是众生向往的;然后分流安置众生。就是念念如此做。

在念地藏菩萨圣号时,想到他的教诲,因果要懂,这是轮回的原因;但绝不是停止在此处,能够解脱生死才是一了百了,所以要皈依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分流;分享方法。念念间,就超度了。

老师:太偷懒了!

 这里只能说是劝众生,但不是所有众生一听之下就都明白、清晰、知道怎么做的。如果众生在这样简单的劝说下就都解脱了,也早就没众生了。有用,要承认。但是,能否对应更大范围的众生,这是问题所在。

只是念念都是劝解,这是可以的,可以纳入到开示里,能不能代替超度,这是要商榷的。你周遭的众生,呆时间长些,可能知道这些是什么;那些刚刚来的,如何做呢?

同修:肯定有机缘不成熟的,我考虑到了,然后仍是领众念佛。就是分流完,仍然要领众念佛。老师的意思是:仍然要带领他们发愿念佛,是吗?

老师:“普门超度”区别其他任何超度的根本在于:能真正地带领众生,一一把往生极乐的信愿做出来,而不只是满足于我所理解的、我所知道的、我所明白的。你做的这些要承认它有作用、有价值、有意义,但这是开了倒车,返回到类似于传统超度的模式里,只是更多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并没有真正地照顾到众生的真实需求。或者可以说,有点脱离众生的状态。所以要围绕众生的状态而做超度,而不是“我理解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想如何”,这是不对的。如果执着于“我所明白的”,这是法执,法障,法难!他需要的,才是我们要侧重给予的,而不是我想给你什么。

同修:老师,我钝,念佛直达佛的教诲来念不好吗?

老师:这样做对你是可以的,毕竟你有如此长久的熏染。但,这不适合用在众生身上。

你可以借此想到要救度众生,从而坚固你的道心,但众生不能依靠这些出轮回的。领众念佛的适用范围,更多是机缘不成熟的众生。机缘不成熟,就可能是来一百个,你带做了,有五十个看着,剩下那五十跟着,可能其中有三十在犯嘀咕;有十个姑且念念看,用心明显不对;剩下那十个能完全接受你的意图,那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好的了。所以,为什么超度一直限制于召请“机缘成熟”的?如果超度不限制“机缘成熟”,那么会如何,你想过没有?

同修:我知道,如果我盲目相信自己这个方法,全部众生都跟我这样做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老师:你理解的,不代表众生也必然理解。你如何?你想如何?你能如何?那都是你的。但众生,并不是你。就像我理解的,我能强迫要求你们必须都认同、理解吗?效果不是从形式里直接获得的!如果脱离贴合众生的设置而谈度众生,很容易陷入一厢情愿的局面。一厢情愿,就是颠倒!就是傲慢!就是是非!

我过去说:你的理解水平,决定了周围众生的最高上限也大略就这个水平。但,那是在你周围待一阵子的众生,不是那个刚刚来,刚刚遇到的。众生是流动的,有几个是你的铁杆粉丝呢?所以,你的水平要提升,代表他们可以更高地提升。但不代表你这样,他们就一定是这样。还要忍受那些完全不这样、完全不上路、乃至不在状态、机缘不成熟的;要忍受那些贪恋坚固、执着坚固、仇恨坚固的众生。所以在度众生上,不能偷懒,要去理解他们,才能由衷地帮助他们,才能更容易化解冤仇。

走形式,是我反对的。你按同理心想:如果有人把你脑袋切下去,然后拿凉水冲洗、冰冻,又各种烹煮,而你在其中都是可以感知的,你会轻而易举地原谅吗?

同修:不会。

老师:你会因为说几句无关痛痒的所谓法语佛说,而原谅、释解吗?你的痛苦感受不真实,当然对众生的状态不可能理解了。如果你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有人对你说无关痛痒的法语佛说,你不恨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吗?所以那些打着大乘旗号的人,心不在帮助众生上,最招人恨。

我们是以各种手段,裹挟各位走在大乘的这条路上,把各种原因理由给你讲明白、讲清楚。你自己肯去做了,哪怕只是想消业,也要想着把众生安置好,自己才能消业,这起码不跑偏。怎么安置?不走心,按形式也可以,但能利益的众生数量必定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数量很大,这样释解冤仇的能力就有限,不容易立竿见影。这话我说的少吗?

我这样频繁地说,你们中尚且有很多人不明白,那么如果直接拿给众生,众生就必须都明白吗?所以在度众生上,不是我勉强谁,而是为什么你一定要做,一定要这样做?但,有人总有自己的想法,总想按自己的路数走,那你说这人,自己能不挨打、能不受憋?这又怪得着谁呢!

我们是在佛法丛林里找到一条看上去弯弯曲曲的直路捷径,能避免的坑、能少遭遇的困难、能提前解决的危机,都已经把解决方案预设期间了,但依然免不了有各自的意图、想法、计划。

 

(二)

 

同修:老师,怎么感觉越往后走,越走不好呢。

老师:这话我提前预警了,和大家说过了,后面的路不好走。学佛啊,这是丛林,很容易迷路,很容易绕圈,很容易掉坑里。所以及时交流,这很重要!而有的人,觉得自己可以应对,然后按自己的理解就去做了。做完了呢,随后的路呢?!

同修:老师,过去说学佛开始时候还很艰难,往后就容易了呢。

老师:这就像爬山,上去难,下来可快了。然后发现还有下一座山,爬过去了,还有下一座。在爬山难度上来说,前面是容易的,后面较为艰难。对爬山的手法技术来说,前面是艰难的,后面是容易的。

上一篇:碎演慈香(9)真假极乐
下一篇:碎演慈香(11)随喜及一真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