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法印及九字读经

  • 三法印及九字读经

音频在线听

\

 

我们用九字读经练习,是鼓励大家在思的部分放下束缚,展开翅膀去驰骋,如何做才合佛意?要用三法印来自我印证。

 

三法印是什么?1、诸行无常;2、诸法无我;3、涅槃寂静。因为我们学佛学来学去,终究是要学一个对的路子和内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的同修拿《龙藏》来当印证,在《龙藏》里有的经文就是正确的,没收录的就不一定了。但是这个方法太粗暴,《龙藏》很多,我们用一部经在《龙藏》里去对照,这也是有难度的。

而三法印是印证的方法,当你遇到了一个论调,看到了一个观点,是否能算在佛法的范畴里?三法印就是一个印证的方法。

 

大家可能也知道四依止或者三皈依,这些也有印证的功能。四依止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止虽然很好但很难用,比如一句经文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是了义?在什么程度是不了义的呢?如何判断?确实对我们新上路的同修很难掌握的。

 

在《大智度论》中就出现了三法印的印证方法,而且三法印是可以自我印证的方法,这对我们末法时期就很重要了。比如过去一个修行人如果说开悟了,或者说证果了,那么必须要有很多位明师印证才行,而且印证结果要统一。可是现在我们上哪去找几个能印证我们的活人啊?在这末法实在太难太难遇到了。

没有人能帮我们印证,拿古德典籍来印证肯定不跑偏,但是在不在路上也不好说。就拿净土这十三代祖师来说,虽然都根植净土,倡导的念佛方法、观点也有不同,听哪个的?这是不是也很麻烦?初祖依靠的是《观无量寿经》,印光大师推崇的是《无量寿》,拿哪部当修行指南啊?

 

这个大环境实在令人如坠雾中,而且现在什么典籍都找得到,不像古时候一部书印刷完毕就算保存再好,只要在流通中,三百年、五百年肯定书就烂了;而现在太方便了,也正是这个方便,令我们可选的太多,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

所以自我印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手段。到底这个观点是谁说的?可能我们没有那么深厚的佛学造诣,很难听到一句话就知道是出自哪里?当时是什么环境、条件而这样说?所以在我们没有那么庞大的基础条件下怎么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最简单的就是依靠三法印来帮忙了。

 

三法印在小乘的经典里是最容易发现,痕迹非常明显的。但凡涉及到苦、空、无常、无我、涅槃的,都可以借此判定是正教经典。一部经文我们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否可以依靠,就要在里面找,是否经典里提到了苦、空、无常、无我?这些基本的观点如果都没有表述出来,这个经典可能就和佛教没啥关系,最多是套一个佛学名字或者一个佛经讲诉的模式。

大乘经文就偏难一点,因为很多大乘经文都体量非常庞大,几卷这都是少的,几十卷、几百卷这都也正常的,在几十卷的大乘经典中截取了一段经文,可能这一段经文能表述和承载的苦、空、无常、无我,就不一定那么明显了。所以我们就不能死板板的抠这几个字,而是要去把这几个字捻碎,这句经文里是否体现了三法印?或者体现了三法印的某一个,都可以归为正教言论。 

 

一句经文或者在表述无常,或者在传递无我,或者在描述涅槃境界,这都可以的;但是如果这句、这段,乃至这一章节、一卷中,都没有表述这些内容,那么这个所谓经典,也就是所谓经典,要谨慎对待。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乘经典多是三法印密集出现的经文,我们做九字读经练习,也鼓励大家在思的部分放下束缚,展开翅膀去驰骋,怎样才合佛意?要用三法印来自我印证。 

在读经练习前面的闻很简单,随给出的经文略微展开就可以,不必太扩大,很多同修的练习在闻上还是扩的很开,使后文很难兜住,这就霸气测漏了,漏一点还可以,漏一地那就是没啥可用的了。所以千万注意这一点,在闻上你就简单转述一下给出经文的大略意思就可以了,说那么多这句经文里没的内容,这就很容易漏一地,捡都捡不起来,就会令后文或者很无力,或者很臃长。 

 

\

 

进入到信上,信什么?依然是从给出经文展开,你信的东西不应该离经文太远。信佛慈悲,信菩萨大力,信天地有好生之德,这都对;但是经文没体现这些,说信这些是闹啥呢?

怎么在一句经文里去展开信,我应该信什么?“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这句说的就是:你在佛法里做点滴的善,都会蒙受地藏菩萨加持救护,都会渐渐的得到度脱,获得大利益。这很简单的展开一下,这句说的你信不信?这人做了毫发许善,佛菩萨也不弃他,你能不能信?这句是地藏菩萨说的,要不要信地藏菩萨的圣人言教?是地藏菩萨在法会中对所有众生宣说的,要不要信?地藏菩萨说毫发善都搭救,最后都会获得大利益,要不要信地藏菩萨有这个力量?有这个方法、手段?

在信上略做展开就可以找到点子了,而且会帮助我们深入思维教义的。本来信应该出现在思维后,可是那个时候再提信就有点晚,所以提前到第二个出场。 

 

这句经文怎么找三法印?诸行无常,种种善行都可以,地藏菩萨没要求你必须去做什么才搭救,对不对?这是因为地藏菩萨知道诸行无常,所以不会要求你必须去抄写或者是背诵,没这样要求。

 

诸法无我,这就偏高了。佛法里的善,到底什么样的善才能叫做佛法里的善?如果我们做一个善行,而自己内心里贪嗔痴慢一大堆,这个善行能叫善吗?就像很多人以贪念来做布施,想着自己布施完了会有多少倍的回报,贪心炽盛,他的布施有功德吗?有福德吗?获得的利益能抵消他滋生的贪欲吗?这种贪欲纵横的布施行善,说是善这是鼓励大家去做,却是打着善的旗号在放毒。就像有的人为了自己活命才去放生,他放的不是慈悲心,不是好生之美意,不是成全众生的拳拳之心,放的是他恋生畏死的贪心,这个放生有功德吗?有福德吗?他是在行放生式,而在做放毒事,对不对?

 

为什么让人诟病啊?让人反对啊?让人莫名其妙的反感啊?因为我们所谓学佛人做得太荒唐,没树立好榜样,没做出好样子来,让人看到的都是贪嗔痴纵横的所谓假慈悲、真邪恶。就像某某功现在还在钱上盖戳,好像他盖戳了就能体现自己的完美来?可那些字就全是贪嗔痴,诅咒谩骂,看这也不舒服,这有啥意思?随着钱的流布,只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丑陋的嘴脸,反正没看到美来。

 

我们读经练习尽量要把自己的情绪拆分出去,要清醒的、冷静的、客观的对待这个事情,而不要令情绪肆意汪洋。情绪饱满也没错,可是情绪只是个人的,没办法复制,没办法学习,所以学佛也是这样,这种个人体会只能是见仁见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的所有感受都是对的,就算是邪恶的感受也是对的,毕竟在感受层面仅是个人的事情。所有人的感受都应该被尊重,但是值不值得学习,这就是另一个事情了,这个感受能带自己到什么境地,这就是另一个事情了。 

 

我们想在读经中展现无我,必须把情绪拆分出去,要客观的。就像站在高处看一个迷宫一样,这样的思维才是清晰准确的,这样的模式才可以推广和复制的。而如果学佛完全靠个人的体会感受,这就没衡量标准,没有量化的推广可能,也就没所谓正和不正了,那就完了!你听到的佛法,是不是正法都不知道,还学啥呢?

 

涅槃的部分更高,我也很少提,不管是方便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离我们都很远。所以我们更多能在经文中看到佛菩萨在涅槃中的境界, 而我们却无法表述和体会,所以三法印,第一个最好用,越后越难驾驭。

 

诸行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是苦的,因为本是空幻寂灭的,所以是无常的;也正是因为无常,所以才是无我的。过去和大家用了大概十多天逐条的分享了四乘四观,当然没让保留文档,听到就要尽量学会,尽量吸收,不要寄希望以后再读。就像我也有很多保留的内容,也没再看一眼,所以不要骗自己说以后看,你想看就现在看,以后看的机会很渺茫。

 

\

 

四乘四观是什么?就是四观法的四个转化,一共形成十六个观法。四观大家可能也大知道:1、观身不净;2、观受是苦;3、观心无常;4、观法无我。然后这四个交换:

1、观身不净、观受不净、观心不净、观法不净;

2、观受是苦、观身是苦、观心是苦、观法是苦;

3、观心无常、观身无常、观受无常、观法无常;

4、观法无我、观身无我、观受无我、观心无我。

这就是四乘四观了,这个无常观做好了,身无常,受无常,心无常,法无常,了不得啊,这就直奔空去了。前面是破我相,中间是破五阴,后面是破法相,相当了得了,可是偏高,所以没再提过。

净土很难信是因为净土区别于其他宗门的修行纲领,其他宗门的修行是执空法、入空理、破诸相,这是从古到今一切诸佛宣说的不二套路,可是净土法门是站在有的角度,净土的修行和其他宗门的修行纲领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很难信、很难讲。

 

以愿来说,我过去强调再三 愿很重要,这是我们当下最能拿捏的力量了;但是对修行而言,往生极乐的愿是不恒常的,你去到极乐还要抱着往生愿吗?那个时候就要放下了,所以往生愿是阶段性的。我们现在修行奔极乐去,这一段的几乎所有的努力,也都可能是阶段性的,不是一杆子到底的。这是法的无常,可还是高。

三法印我们能驾驭好一个,也可以自检自查,这对现在网络学佛的模式尤其重要。我们是否能思维:一切的行做,善恶都好,都是无常变灭的,都是不恒常、不持久的有漏行持呢?因为有漏所以是苦的,因为你付出的所有的努力,可能都逃不过时间的磨砺,这种有漏的行持是最让人沮丧的。沮丧是情绪化产物,客观观察这是实相啊,宇宙人生的实相就是这样的哦,认识清楚了,才能恬淡处之,对不对?这就容易养成学佛的豁达了。

 

知道是苦的就要离苦,这就能激发愿力了,学佛的基础之基础才有了着落。如果不能激发自己的愿力,不能让自己产生离苦得乐的动力,学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没价值的。就像要在九字读经练习的思中找到自己,只有找到自己在什么位置,才能知道自己要面临什么,才能有动力,有愿力;而如果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那就是《地藏经》没看明白,还不知道自己就是地狱客轮回种! 

 

所以请大家记得,并且要多去思维三法印:

1、印证自己是否在路上;

2、印证自己的理解是否合乎正教。

这对每个学佛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是否能有正确的回馈,也决定了我们所谓的信愿持名是否能真实的找到依托。你若不认为生死是苦,那么你何必求生极乐?你若不认为诸行无常,又何必追求极乐那永恒的生命存在? 

诸行无常,因为无常终将败坏消亡,所以诸行是苦,因为无常所以其本质是有漏的,所以诸行是不净的,以不净心引发的不净行。 

诸法无我,要拆分开情绪化的理解和感受,让理性和感性都存在,而不能一支独大,慈悲是感性,智慧是理性。

涅槃寂静,修行最后的目标,回归真正的常寂光的法身中,那才是真实归处。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16.10.7

上一篇:能自我纠偏的九字读经练习
下一篇:解读“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