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教框架体系(三)

  • 佛教框架体系(三)

音频在线听

\
 

上一期我们分享到佛教框架体系中关于“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个定义中的众生和法界这两个内容,今天分享这定义中的最后两个内容:至善圆满和教育。

 

至善圆满

(1)世间善恶标准

至善圆满这个词不好理解,因为在人世间对善恶的标准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可能会错得离谱;在不确定的善恶标准上,非要强加一个极致的标准,就更不可得了。世间众生的善恶标准往往是以个人好恶为主,掺杂了大量的个人情绪,使得善恶的标准含混不清。按这样的善恶标准,善恶的结果也会出错。国外做过一例调查:问你是善良的人吗?答案是95%左右的人评价自己是善良的,而调查中列举了偷东西、骂人、打架等等,其中很多项目都是一半以上的发生率,在这样多的恶事下还能承认自己是善良的,这个善恶标准的混乱可见一斑了。

 

(2)佛教善恶标准。

佛教对此有什么见解呢?佛陀在教戒里列举了大量的戒条乃至要求,其中对普罗大众的最低要求是五戒——杀盗淫妄酒,再高一些有八关斋、十善、菩萨戒等;出家僧人有更多的戒条。基本戒律是五戒,但不是全部,菩萨戒也不是最高,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中明确告知:心戒要比菩萨戒还要高,一切诸佛都是以心戒为戒条的。这才勉强算是至善,也就是在善恶上有一系列对错的标准,我们学佛应当在这些对错标准里,学习实践对的,修改放弃错的,从而完善自我。

 

(3)初学方便。

某人初学佛就不可能拿出最高的标准去要求,所以在戒条上也逐渐放宽,放宽到五戒就不能再放了。可是现在人连五戒也不乐意持守,各位想一想:这会是什么样的法界结果呢?也就是以此行持,会招感什么境界呢?这就是生命的走向问题了。

 

(4)至善。

至善是极端的善,没有比这个再高、再好的了,那么在十个法界中,只有到佛法界才能算作是真正的至善,也只有达到佛法界才能算做圆满。

 

教育

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落脚点就是帮助大众都成佛,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目标。从地狱道法界到菩萨法界,虽然九个法界差别很大,可谓天壤之别,但是还都有不圆满的地方,还都需要佛陀的教诲,还都需要在某些部分去落实完善,从而真正地回归至善圆满。

佛陀在《法华经》中强调:十方诸佛出现于世间,只因为一个大事因缘,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个大事因缘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大众都成佛。经文说到: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故、欲令众生示佛知见故、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这“开示悟入”算是四个阶段目标,但是最后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众生成佛。粗暴地说,佛陀出现于世间只是为了帮助大众成佛,除此之外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佛陀教育的终极落脚点就是如何成就为佛,除此之外也别无其他;只是这中间要有些阶段路程,因为成佛的路也算是略长,不是瞬间就完毕的事情。《法华经》里有个《化城喻》说得很清晰了,直接带到终点大家都走不动的,没办法就要在中间歇歇,恢复体力才能继续上路,这个给我们暂时歇脚的地方就是化城。我们脚下的这个地方是不是化城呢?各位自己思维。

 

简单总结一下:

1、佛

佛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觉者、是身口意三业圆满者、是理事圆融、觉行圆满的。

2、众生

众生是众多因缘和合而生,分有情和无情,一切有情众生的自性和佛的自性是一致的。

3、法界

因法不同而成就的范围界限。在不同的行持下,有了不同的结果;在不同的因缘下,形成不同的结果;在众多的因缘汇集下,共业招感到一个相同的区域,承受相同的事物。

4、至善圆满

真正成佛才算至善圆满。

5、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复制传承。佛教的终极目标是令一切有情大众都成就为佛。 

 

上一篇:佛教框架体系(二)
下一篇:佛教框架体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