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说(13)

  •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说(13)

音频在线听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因为这个缘故,阿难,如果修行的人不断除杀生的心,这个修持禅定的人,就像自己堵住了自己的耳朵,然后高声大喊,希望别人听不到他的叫喊一样,这样的事情就是欲隐弥露,越想隐藏就越暴露自己。”

这个例子和掩耳盗铃有点类似,这个比喻就是自己在欺骗自己了,以为自己听不到其他人也听不到。就像有的人做坏事,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人知道,但是最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修行中依然是这样的,你想出轮回,就要这样做,就算一下做不到那么好,努力接近就很好了,如果这些基础的部分都不去做,出轮回的事情当然也是自己骗自己玩的,因为种子不真,果子必然也是假的。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那些能安守清净戒律的比丘,还有所有各个阶段的菩萨们,在弯曲难走的小路上行走的时候,都不会踩踏那些生长着的草,当然也不会用手来拔草。清净比丘和所有的菩萨都能做到这样慈悲,怎么能有这样的人,说自己慈悲然后却拿众生的血肉来充当自己的食物呢?”

在比丘戒中有一条不踏生草。古印度有一群比丘在赶路,遇到了一群劫匪打劫。发现这些比丘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后气的把他们的衣服都扒光,有人想杀人灭口省的比丘们跑去报官,这时一个劫匪说:“我听说比丘们有一条戒,就是不能毁坏生草,不如我们不用杀,用草把他们的手指脚趾绑上,这样他们就不敢动了,就没有人报官了。”于是这群比丘就白花花的在大太阳底下躺着,因为手指和脚趾都用长长的草绑上,所以也不敢动。一个国王骑着高头大马路过,抬头看到远处有一片白花花的东西,以为是绵羊,就叫人去看,结果是这群比丘。国王到那一问,又好气又好笑,这群人怎么这么笨呢,就让随从给比丘们松开了。后来一想,忽然间肃然起敬,是什么样的老师,能让这一群弟子都能安守这样的戒律?是什么样的老师,能让这一群比丘没有一个愿意做违背他意愿的事情?这个国王要求见佛陀,最后也皈依在佛陀的脚下,成为了一个居士。

十方法界,依正庄严。依是指依报,正是指正报,是说十方世界都是依靠正报建立,而外面的山河大地都是要依靠正报而转变。我们知道《水知道答案》里水的结晶有变化,为什么呢?就是水依靠正报在转变自己的状态,当这个世界里众生的心念很好的时候,招感到的物质也会非常好,物资会丰富充足,大地干净清洁;而相反大家的心念都不好,招感到的外在的山河大地都会恶劣不堪。

在这个角度,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所谓的天灾其实是人祸了,是人的心念不好招感到的,不是说某个神仙派来的灾难,而是所有世界的最基础的组成物质,都满足这一条依正庄严。正报转变了,依报必然转变,依报的山河大地,没有自己的受,所以变好变坏,对他来说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而对生存在其中的众生来说,差别就非常巨大了。这条内容大家能明白,就会知道佛教里常常说的“境随心转”是什么意思了,境界会随着心念转变,换成今天的内容就是:依报的山河大地云飞雾腾日月星辰,都会因为心念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这个心到底能做多大的事情?不要问别人,要问自己,要看自己的心能装下多大的世界?有的人心里就只能装下一个人,还是几年前的样子,变一点点都受不了,过去你是这样的,现在你却这样了?有的人心里只能装下几个人,有的人心里能装下一群人,但是有的人心里却能装得下全人类,这还不算伟大,能把人类的高傲去除,把六道众生都装在心里,这个心量又是多大呢?

当我们的心受外界的事物驱驰的时候,不要怪外界物质对你的干扰,而要责怪自己的心量太小。就像一杯水,你轻轻一吹就会波光鳞鳞,而一个湖,你使劲吹也会马上平复。心量决定了你的心能办多大的事情,所以要常常思维自己的心到底有多大?佛的心,把所有的有情众生当成亲人,对所有的无情众生也很恭敬,因为有情众生和佛陀一样具有如来自性,都有佛性,而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有尽虚空遍法界的法性在,佛陀对这个法性很恭敬,对佛性也一样恭敬,这个恭敬的心没有分别。我们却不同,自己的心不仅包容不了一个异己,连人类都包容不了,更何况六道十法界?

过去说物尽其用是真慈悲,于是那些高僧大德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这是真慈悲。那些还能用的东西,还能用的就再用用,真不能用就算了,这个慈悲不仅是对有情众生,对那些无情众生依然是慈悲,只是这个对无情众生的慈悲更加的真切,更加容易收到反馈。就像《水知道答案》一样,我们当下的一个念头,就已经在影响物质世界了,我们的身体也在被影响中,但是我们的觉知却后知后觉。一定要学会感恩,感恩这些无情众生在我们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便利,感恩那些有情众生的帮助,感恩山神护法们在辛苦的护卫,我们才不会遇到那些不如意的事情。

上一篇: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说(12)
下一篇: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