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四)

  • 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四)

音频在线听

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四)
 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
大势至菩萨和他的同伴有五十二位都是菩萨,菩萨这个词我们本次简单聊聊,菩萨这个词是半梵语半汉语的,梵语叫做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可以称为有情,这样一来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缩减版,翻译成汉语叫做觉有情。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我们说学佛是菩提路,是一条觉悟的路。觉悟什么呢?觉悟这人生宇宙的真相,这是本质性的觉悟,当然这么重要的觉悟也是需要由众多微小的感悟组成,就像我们听说过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觉是觉知,悟是明了。你想觉悟某个事情,那你先要对这个事情有个觉知,如果你充耳不闻,熟视无睹,那么在这个事情上就不会有觉在。就像我们走路,这条路可以走几十年,感觉还是这条路,但是离开几天再回来就会发现,这条路已经有了些许变化,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是一滴一滴的。 
所以觉也是这样的,我们看《楞严经》的二十五圣述圆通里,有各种各样的觉悟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洗澡,洗澡的时候用佛法去看这个水,于是发现这个水是既没有洗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洗所谓的尘,于是当下就空了,那么水到底洗的是什么?如果是洗体,体如果是恒常的,自然怎么洗都不会有变化,而如果水是恒常的,自然怎么用都不会脏,这样一思维,就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还有走路的时候在思维佛法,结果脚就踩在毒刺上了,这一下全身都痛得很,但是这位菩萨呢?他在这其中感觉到痛了,而且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能感觉痛的感觉在,于是他就想了,难道我有两个我?如果没有两个我,为什么我会有两个觉呢?一个是感觉痛的痛觉,一个是能感觉痛觉和其他的感觉,这怎么理解呢?于是这一想,也空掉了,这一空就把我执给放掉了,我执一放就破了末那识,见到了阿赖耶识了。
他们的觉悟从哪来的?都是在不断地思维佛法,在遇到某个事情的时候都用佛法的思维体系去思维,长久以来必然会在某件事情的当下,突破这个境界,一突破就是别有洞天,就是不同境界了。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僧人里好多开悟的方式都是很奇怪的,有的是水桶漏了,有的是别的 就像虚云长老就是摔了杯子而开悟。
于是我们懂得了这些,也就不需要去强求,你看看他是这样开悟的,那么我也这样做,于是你把景德镇的杯子全摔了,也开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在思维佛法,水满则溢的情况,到了这个状态了,别说摔杯子,就是烧一块布或者窗户纸漏了,这也都可以开悟。
所以这个关键点就像吃饭一样,一个人去吃饭,吃了七张饼都没有吃饱,然后又吃了半张就吃饱了,于是他就说:唉,浪费了,早知道吃这半张能饱,何必吃前面的那七张啊,大家想想,没有前面的七张垫底,这半张能突破境界吗?没有前面的数量积累怎么能实现后来的质变呢?
所以觉悟也是这样的,自觉,也就是自己觉悟。有这样的一句话:宁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就算是勤苦修持一千个大劫还没有开悟,这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不能忍受的是哪怕一天着了魔道。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开悟的量的积累很可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
为什么这里说很可能是需要,而不是说一定需要呢?是因为这里还有各种因素在做影响,同因缘果报里的缘是一样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对结果产生影
响,于是有人善根深厚,那么他觉悟起来就会比善根差的快,而有的人慧根好,
那么比慧根差的会快,而有的人精进,就比不精进的快,于是各种因素汇聚在一起,这里情况就会变化起来。
于是有的人修持会很快,而有的人修持起来就很慢,为什么有人快有人慢?这不要问别人,应该问自己,为什么我慢呢?是不是我不够精进?是不是我的信心不坚定?是不是我的念力愿力不清净?这里都会有影响,大家自己思维,不做过多分享。
佛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定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能自己觉悟的这是罗汉;能自己觉悟了还去觉悟他人的这就是菩萨;能够自己觉悟也去觉悟别人,还能在行做中圆满,这就是成佛了。所以觉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里说到的觉有情的菩萨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菩萨,是在有情众生中觉悟的可以称为广义菩萨;一种是使有情众生觉悟的,这是狭义的菩萨,也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菩萨,是能使有情众生觉悟的。
佛教里常常讲众生,什么叫众生?众多的因缘和合而生简称众生,在众生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情众生,就像山河大地、座椅板凳或者草木石头等等,这些都是无情众生,无情就是没有主观的情绪,没有贪生怕死的情绪在里面。
因为这些都是各种因缘汇聚和合而生成的,所以这些都是无情众生了。另一种就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有感情、有贪生怕死的情绪在里面,在有情众生中分了好多,分多少呢?分了十大类,也是十道,其中圣人有四道:佛、菩萨、辟支佛、罗汉。他们已经断除了错误的见解,所以没有贪生怕死的情绪,但是有主观能动的情绪在里面,所以可以称呼为有情众生,但是因为已经出离轮回了,所以这些众生可以叫做圣人,所以我们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里说的众生是从菩萨到地狱都算在有情众生中。
再就是六道众生,这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这六道,在这六道里都是凡夫,有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维,在佛经里常常提到的众生是专指有情众生,其中多是代指六道中的凡夫。
本句经文里提到了五十二位同伦菩萨,这五十二位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代表修持的五十二个阶段,在圆教里认为从初发心到成就为佛要经历这五十二个阶段,分别是十信位,信具足了就进入到住位,十住位走通才能安住于行,十行位走通才能做真正的回向,普皆回向到十回向位后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登地菩萨位了,一地到十地,过了十地菩萨就是等觉菩萨,比等觉菩萨再高的就是妙觉菩萨,妙觉菩萨就是等着作佛的菩萨了。
这是五十二个阶段,在楞严经里有五十五位菩提路,这里的五十五位和这五十二位稍微有点差别,楞严经里又提到六十个菩提路,不过总体也是这样的意思,只是楞严经里提到的五十五位或者六十位,是把小乘的修持也算在里面,而刚刚提到的菩萨位是从初发心开始,什么叫初发心?就是最初发出成就为佛,要广度众生、利益一切的心,这是初发心。于是初发心我们听得有点迷糊,那么换个词:菩提心,你从发出菩提心的那一刻开始算是初发心了,因为你发的心是决定趣往大乘,究竟必定成佛的,而不是只为了利益自己、只为了求点人天福报、只为了求点钱财事业健康等等的小福报。
所以古大德们在著述里提到,往生极乐世界得要升起菩提心来,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里虽然有阿罗汉,但是那是过程,不是结果。也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可以很快地成就为菩萨,往生到那个地方,你得和他契机才行,都是大乘人的地方,一个心量卑下的人是无法企及的。
所以才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了,这个我们要懂得。不过我们在做简易超度里也没有提到这个事情,为什么呢?这里我们要说一下,极乐世界与其他世界的一个巨大的差别是有莲花设置,也就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先要在莲花里呆着,于是有九品莲台的说法了,在这些莲花里可以听法、可以学习、可以念佛、可以念经,也可以申请出去溜达,如果不申请是不能出去的,消除业力才能从莲花里出来,所以这个莲花设置完全把极乐世界和其他各种世界联系在一起,你有业力不怕,你的心念没跟上也不怕,因为有莲花设置,有中间的过渡阶段,这些都可以提升上来的。
于是懂得这个道理了就知道,如果没发菩提心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但是莲花的品味要低,在莲花里的时间要长,如果发出救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了,那么他在莲花里呆的时间就可以很短,于是度众生的心越真、越恒常、越广大,就越和佛菩萨契合,那么从莲花里出来也就越快,如果相反,那时间就会对应延长。
在去年送了一批众生,其中有一位和我还是比较熟稔的,但是很遗憾他往生的时候只是下品下生,后来极乐的亲人传来消息:这位后去的要在莲花里呆两万个劫,这个完全超越了佛经里下品下生五百岁的数字,所以我们要明白阿弥陀佛是真慈悲、释迦牟尼佛是真智慧,我们携带那么深重的业力、那么狭小卑劣的心境都可以往生清净佛国。
这也是我常常和大家说的,我们现在太幸福了,因为往生极乐世界的标准现在是有史以来最低最低的,如果这个标准我们都往生不了,等标准恢复那就得发菩提心修净业三福做底子了,可怜的是我们人还有没有寿命修到这些都具足,所以大家要深刻地思维这个问题。然后决定往生就是一向专念,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决定往生,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标准太高了,底子高,门槛也高,很难达到,而现在往生的标准没那么高,就两个字:信愿。有还是没有,别的全不看,于是这里没有提到业力深重、罪业深浅,也没有提到念佛你要念到什么境界。
这五十二位菩萨可以广泛地称谓都是大势至菩萨,于是这里的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和普贤王菩萨是一样的,就是修持某法门到达菩萨阶段的菩萨总称, 都发了地藏菩萨的愿而成就为菩萨的,就可以称呼为地藏王菩萨,发出普贤十愿而修持成就的菩萨都可以称呼为普贤王菩萨。所以这里我们要明白从初发心到妙觉位的这五十二个阶位的菩萨都可以称呼为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以什么修持成就的呢?以念佛。就是念佛,没做别的,从初发心就用念佛法门,到妙觉位乃至做佛都用念佛法门来实现,所以这里我们要懂得这个净土念佛法门真的是无比宏大甚深难量,难信难解了。
所以这一句六字洪名成佛作祖都有余啊,但是也正是因为太简单了,反而让人无法信受,为什么呢?因为迷惑颠倒的人一定是喜欢听虚妄的,不喜欢听真相,所以这样的人喜欢听骗,你要是骗他,他非常高兴,但是如果你和他说实话,他就会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颠倒迷惑无明障碍啊。
昔日有人问六祖惠能大师念佛有什么好处,惠能大师回答得可谓精彩【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
大家看看这个评价有多高,所以以念佛法门修持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悉皆可以圆满,不仅初发心,连没发心的念佛也会有神奇效验。我们看无量寿经里提到的四十八愿和阿弥陀佛的十二种光就会发现,这个佛光照触的利益非常的宏大,这一句名号的利益也太过丰厚。
比如我们都读过《阿弥陀经》,在《阿弥陀经》里后面世尊问到大智舍利弗什么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干瞪眼也回答不出来,不知道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境界,然后佛陀只是用两句来表述一切诸佛护念是什么,一是只要你念佛念这部经,这一切诸佛都会惦念你;二就是于成就为佛的路上不会退转。于成就为佛的路上不退转这是什么?是什么境界?阿惟越致的境界,三不退转的境界,圆教里必须要达到七地菩萨位才会拥有这三个不退转的保障,而到这净土法门中,你真的肯念经念佛,你就已经手拿把掐地把这个三不退转拿到手了,已经直下超越七地菩萨位了。八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法云地菩萨,这几个阶段的菩萨叫做满月菩萨,就是智慧像圆满的月亮一样光明清凉圆满自在,所以大家要思维这个功德利益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乃至对应那些小智的人都不能说,你说了他会诽谤,会狐疑不信,于是我们才很遗憾地看到无量寿经中有一亿菩萨因为不信受此法退转了。
换句最土最实在的话告诉给各位,你真的肯念佛念经,这个境界就是满月菩萨的境界,你果能这样做,这是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支撑你信受奉行的,智慧不够是坚持不下去的,于是我们能坚持那么你就保住了你的满月菩萨的境界,这个能懂吗?
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从出六道到初发心到妙觉位,乃至成就为佛,已经完全具足,什么都不少什么都不缺了,缺的是我们没有智慧不肯信受,反而疑惑怀疑;缺的是我们没有福报,不能听闻到这殊胜的净土法门;缺的是无量生无量劫以来都没有真正地明白这殊胜的净土法门的这个因缘。于是往生极乐就是福德、善根、因缘这三个条件,你能不能遇到这是有没有福德的问题,有的人听闻不到,就算是与佛一千次擦肩而过,擦出火星子也听闻不到佛法,这是没有福,这是福报太差太差。听闻到了反而不信,在那翘脚晃脑袋地冷眼看着,这是善根太差,善根里有十一条,信、愿、行、精进、智慧等等都算在内的才是统称为善根的, 这十一条具足就是具足,缺少就是缺少啊,这十一条里随便找一条修具足都很难,但是在净土法门里不需要那么费劲,你肯信受奉行,这十一条具足不缺,所以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而很多人其实这两者都不缺少,最缺少的是什么?是因缘,是真正地明了净土法门的殊胜的因缘,是真正地明白极乐的诸般庄严美好的因缘,是真正地了解阿弥陀佛翘首盼归的因缘,我们无量生无量劫缺少的是这个,当今天我们懂得了这个,也就真正地知道极乐世界是老家啊。于是你回个家有多难吗?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上一篇: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三)
下一篇: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