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九字读经练习第二期(8)——正反推法的运用

  • 九字读经练习第二期(8)——正反推法的运用

音频在线听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出自《佛说阿弥陀经》

 

 

释迦佛对舍利弗说:不能以很少的善根福德和因缘,得以往生彼极乐国的。这三者都不能少,自然更不能缺了。

 

我信极乐国土清净无染;信往生极乐虽有阿弥陀佛慈悲摄受接引,还需要我们能承接往生;信善根福德因缘决定影响往生之事。

 

 思

这句经文正推是,不能凭借很少的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展开就是要三者丰厚才更合得往生极乐。什么样的善根福德因缘是丰厚的,而不是缺乏和很少的呢?

(正推)善根是能够行做善行的根本,某人遇到行善的机会,他能去行善,而某人遇到这样的机会不做,这是善根在受用上的差别,所以能不能去落实善,反应出善根薄厚的差别,而不能直接归罪到道德厚薄上。经文里记录的善根,其中提到三善根是不贪、不嗔、不痴,而善根又不仅仅包括这三个。仅以这三个来看,不造作贪嗔痴似乎很简单;

(反推)可是怎么才能做到不触犯贪嗔痴?

(正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反推)思维到这里,进入死胡同了。

(正推)我需要勤奋地修行戒定慧三学,才能熄灭贪嗔痴三毒,当三毒得以不起,自然不会作恶事,不做恶事仅是有了三善根。

(反推)这时还要再追问一句,此时的三善根是否就丰厚而不缺乏呢?是否能够企及到“不可以少”的这个标准?

(正推)如果三毒得以遏制,遏制比缚住需要强大更多,自然遏制三毒的善根比缚住三毒的善根要丰厚。阿罗汉的汉译有三个名:无生、破恶、应供。破的就是三毒过恶、见思二惑。

(反推)“不可以少”的善根是能遏制了就达到标准?还是缚住就可以算达到标准?还是如何呢?

于是正反推之下:因为“不可以少”的提法是模糊的,所以很难准确地界定要达到什么标准。

(反推)可是这样理解就让我们失去了当下的准头,令我们无处安放,此经文的提点似乎是暗示需要修戒定慧的;

(正推)没有戒定慧的实修落实,如何敢说自己可以缚住三毒?

(正推)没有缚住三毒怎么能说自己有善根?如何敢说自己一定可以不被三毒迫害而能得生净土极乐?

(正推)福德是善根的结果,是行做一切有漏的善心善行所获得的福利。没有漏的善心善行就获得功德了。所以福德包括了三界中受用的一切福利,虽然是有漏的,却可以影响三界内的诸事物;但不能影响出世间之后的。

(正推)我们听过福慧双修,福慧双修指的是六度兼修,修福包括前五度,修慧是第六度般若。

(反推)若把福德引入到修福这个层面,所谓不少的福德,自然就是要修六度。(正推)布施,忍辱,持戒,禅定,精进,这五条是获得福德的来源,如果想不少福德,自然五度不能太差。

(反推)而般若是戒定的结果,强调福德几乎等同于强调六度。

(正推)思维到此,似乎又在暗示要有一个很好的修行,才能企及所谓的福德不少。

(正推)我们知道六度是大乘菩萨必修的课程,是大乘菩萨必须落实的内容。

(反推)这一句不可以少福德,就是强调极乐是大乘所在,是大乘佛国,非是小乘之邦,非是狭小卑劣之辈去处,非是逃避艰难的安乐窝。

(正推)大乘自然要心量开阔,不能太过狭促,也不能只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大乘再加以六度,泛说就是菩提万行了。

(反推)思维到此,如临深渊,说好的坦途大道呢?

(正推)需要在世间以六度为核心泛修万行,才能有福德可谈可说,才能有丰厚福德可说,才能避免缺少福德的尴尬,也才能去除“不可少福德”的担忧。

(反推)可是如此说来,真的和你我有关系了吗?

(正推)我们深陷娑婆的恶世之中,五浊十恶种种习气,行走到了末法时期,这个人道已经处处皆是杀戮怨气,处处都是贪婪秽起,这个世界灾祸频繁,连起码的道德良知都已经被诟病践踏,佛法实在高处不胜寒。

(反推)能不染不随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还要在此基础上另拔几高而有建树,如此的佛法实在不亲民的。

(正推)我们知道佛法是亲民的坦途大道,是任何一个众生都有份获得的。

(反推)为什么现在的效果不是这样的?

(正推)一如福德是三界受用的,是善根的结果,是行善后的福利。

(反推)我们只在强调权利,而没有去强调义务,只在强调结果,却丢弃了往昔努力的过程,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想法应该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病。

(正推)在看不到摸不着的法里,如何能长久坚持行做善行,持续地获得福德,持续地长养善根?

(反推)思维到此,若想长久坚持可这人寿短促,还有夭折,生来又有隔阴之迷,老时又有昏聩,实在是修行之大弊。

(正推)因缘是一个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因缘具足,就是强调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都要拥有,不可以缺少。如果放弃对某件具体事物的因缘观察,因缘本是千头万绪的,是亿万数层层递进的关系,是京载数的交互关联的立体网格。(正推)此一事在某个关系里是主因,而在另个关系里就是次因,乃至是次次因素;

(反推)于是没有第一因,是因为第一缘成就了第一因;同样也没有第一缘,而是第二因成为了第一缘;

(正推)于是因和缘是相互影响和可以互换的;

(反推)于是偌大世界没有真正的第一因和第一缘,都是次要因素被放大导致。(正推)就某个事件观察因缘,因好确定,而缘就不好确定了。

探讨一下往生极乐的因缘,往生极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次要因素又有哪些?忽然发现脑袋不够用了,对此问题无法深入思维,所以放弃这个思维方向。

(正推)往生极乐得先有极乐可去,得先有能接引的阿弥陀佛,这是可往生的前提条件;你我这些受众是能往生的主体;还要有能实现往生的方法手段。于此说来,在主要内容上最少包括三大块:有极乐可去,这是先决条件;有去的方法,这是能去的机理;有众生肯去,这是受众,此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正推)极乐及阿弥陀佛早已在那,

(反推)是暂时不变化的因素,不必纳入考虑范围;

(正推)可是我们如何得知阿弥陀佛极乐所在?如何了解认识到极乐?如何知道此处美好可去?

(正推)你我受苦众生也愿离苦得乐,这顺理成章;

(反推)但是愿离苦得乐和极乐不是直接关系,往生极乐只是离苦得乐的一个选择项目,而非是全部可能。

(正推)这就必须要探讨如何面对和认知所谓的苦、乐,

(反推)如果对所谓苦乐的理解是不同的,往生极乐很难作为离苦得乐的选择项目。

(正推)往生极乐是靠佛陀接引愿和我们往生愿结合一处,这样的说法很流行,(反推)但何必强调善根和福德?

(正推)在六道轮回的往生机理是共业招感、同气相求,造作了相同的业力,会凭借此业力同生一处,共同承受大略相同的事物。

(反推)如果把共业招感和二愿相接理解为往生机理,这就涉及到主动的愿生,和被动的招感所生了。

(正推)思维到此,福德和善根决定了能遇到什么样的因缘。善根和福德这是落实共业招感的往生机理,二愿相交是因缘和合的往生机理。因缘是善根福德决定的,善根福德的落实就成了基础之基础。

(反推)如此思维,似乎跌进一个深重的漩涡,非久远以来躬行善法,无法往生极乐啊!

(反推)如果能往生极乐,就是三者不缺乏了。

(正推)阿弥陀佛在极乐成佛已经十劫,诸愿皆悉圆满。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如果我们听到了极乐世界的美好和阿弥陀佛的圣德,这已是往昔福慧使然了;

(反推)知道往生的方法,而我们又肯发愿往生,这必是丰厚福慧使然了。

(正推)如此看来,能够真实地听闻信受此法已经是福德善根自然成就了,已经是六度兼备、万行躬顺过了;

(反推)若非久修如何能闻能信能行呢?

(正推)思维到此顿觉清凉,如此才是阿弥陀佛诸愿成就之妙意拳拳,释迦佛举力推荐之悲心茵茵,如此是合诸佛妙心,顺众生之愿。

 

我愿往生极乐世界,随西方三圣修学佛法;愿践行大乘自度度人精神,落实六度万行之总修。

 

往生需要三资粮齐备,当自查缺乏乃至不足,若有触犯既当改过。

 

坚定此生必往生极乐出轮回去,在有生之年,所遇一切善行当努力而为,不令错失培福润根之恩德。

 

以往生极乐为第一行做目标,其他的事物放在次要位置,一切事物不令冲击往生愿心。

 

坚持既定路线,走大乘净土门,行人间菩提路。

 

保障真实往生即是大智慧。

上一篇:九字读经练习二期(7)
下一篇:九字读经练习二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