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督摄六根如何做

  • 督摄六根如何做

音频在线听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提到念佛的方法:“督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得三摩地。”这十六个字是净土法门修行一路的重要指导。各位知道净土法门分往生和修行,这两路的要求和标准也有很大不同。

我们过去常常提往生的标准——信愿二字是否落实;而修行一路就略难那么一些,不过任何的修行都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是实话。如果说简单,那是种种细节都了知了才能一路顺畅,就像这条路常常走,哪怕常常在心里临摹着走,也会顺畅熟练的。

我一直强调要把往生一路的根本抓住抓牢,然后有点精力和时间可以去做修行的部分,以免往生抓不住,修行不得利,两手都抓空了,就蹉跎人生了。这个毛病坚决不能再犯了,这是血和泪的教训。

净土修行一路这十六个字几乎就是修行的心法了。

 

督摄六根怎么做?我们能听到市面上有一种念佛的方法,祖师大德也有宣传和推广过:嘴里念着、耳朵听着、心里想着,以这样的方法来念佛,不知道各位是否听过?这种方法就是希望能达到督摄六根的作用。

不过这个方法应该还算是在驾驭识上的方法,而不能算是进入到根的方法,识和根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根是贴在自性里,因为自性有见闻觉知的能力,透过一个整体状态展现为六个部分,就是六个根,就是六个去实现见闻觉知的渠道。所以六根是几乎等同于自性状态,那就没办法去驾驭,因为没有可能去督摄自性;而能驾驭的,不是根,而是识。识就是运用自我调整可以落实到的地方。

识不是客观的尘,也不是客观的根,而识是根尘对偶形成,所以识的形成是客观的,但是识的运用是不客观的。因为有识才有分别,有识才有计较,有识才有坚持,有识才有驾驭身心和摇动身心的可能,而根和尘完全是客观的。

《楞严经》里包括《耳根圆通》里会发现,根完全是客观的,就像瞎子的眼根也是好的,不能说他瞎了就没有眼根或者眼根坏了,所以根是非常客观的存在,是自性的见闻觉知能力的本然状态,我们没办法督摄自性啊,所以怎么驾驭根?

经文中说到的督摄是可以利用根,各位千万要记得《念佛圆通章》的大名叫做《根大圆通》是可以利用所有的根的修行方法,这个方法自然要比《耳根圆通》要更难、更复杂。严格来说《根大圆通》应该包括:《眼根圆通》《耳根圆通》《鼻根圆通》《舌根圆通》《身根圆通》《意根圆通》六个圆通为一。可是二百多多个字没办法把这些都描述出来。

 

我们怎么去利用六个根?因为各位知道根是会吸收尘相的,在吸收的一瞬间形成识,那么持名念佛的佛号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尘了,我们在念这个尘相的时候,被各个根吸收从而产生识的分别,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于是眼睛看着佛像,心里想着,嘴念耳听,在识的层面,我们会感受到满满的都是来自阿弥陀佛的信息,这种念就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持名念佛的方法了,因为要深入到心地,驾驭心地,那就必须要有对应的观法了,不然念是念了,可是心在各种跑,这就不对了。

心怎么不跑?就要牢牢的拴住,如果心上没有东西自然也不用拴,因为没得跑;而心上起了计较、分别、杂念,我们随着跑了,这个时候佛号和心就脱节了,佛号的持念就成了一个身体的行为,而不是在心地上的修持。所以用识拴住心,用识去评判心,用识去驾驭心,如我说这是用识的修行方法,虽然是在利用根。

 

那么跑不跑怎么知道的?是根知道的,还是尘知道的?肯定是识知道的,对不对 ?念阿弥陀佛的尘是时刻都在的,我们本性的根也一直都在,怎么跑?怎么贴?让身体去持念圣号是较为容易的,可是心不跑就蛮难了,不信各位可以试试,看看五分钟、十分钟是否能不起杂念都系在佛号上?

所以刚刚提到要涉及到观法,念佛可以有很多的观法,任何的观法都不是零基础的,因为专心致志的去念,对身体基础是有要求的,如果身体很差,几分钟就会感觉到不舒服,坐不能久,站不能久,身体总起义造反,想好好修持是很难的。

所以督摄六根,摄心为要了。你想让六根提供帮助,不给自己添麻烦,就要主观的屏蔽掉一些自己知道的必然情况,比如闻到了什么味道必然会去再闻,你要稍微远离这个味道;什么感触,什么色尘让我们必然分心,那么就要主观的和这些搞个小离别,不要让他们那么容易的对应上。

断了容易沾染的尘,这是第一个要调整的环境状态,然后就是调适身心。身体要放松,不能紧绷,因为紧张的身体是不容易坚持的,这就像锻炼要养成肌肉记忆一样,靠身体自己记忆。所以对我们而言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修净土几乎不提这些基础内容,不提不代表不重要,只是可能有更要紧的事情。

身体调整好,就要驾驭心念,用一些合适自己的观法让心不跑,让心一直在这个境界状态中,拴在其中,系在其上,心念一跑马上知道了,就赶紧拉回去,这就对了。 

 

《念佛圆通》里前文提供了一种系念的方法,就是如母忆子,如子忆母,二忆念深,不相远离。用世间最容易寻找到的母子情深的方法去观去念,让心系在这个上。这就和佛陀称呼我们为儿是一样的,只是我们返过来,佛陀称呼我们为儿,那么我们就称呼佛陀为父母,以思念忆念父母的心去念佛,把对父母的感情用佛这个符号去代入。说到这各位是否想到《地藏经》里婆罗门女的念佛了?以忆母故念佛,他就是这样用的,就是真的实现了《念佛圆通》里提到的方法了。

大势至菩萨代表孝道,头像上有一个净瓶,他把父母的舍利安放在头顶,但凡涉及到佛事都是由头顶净瓶向外延的,日子久了舍利化为一片光明;观音菩萨的头像上是一尊佛,观音菩萨代表的是师道。于是这一串并联各位应该有所感悟了,《念佛圆通》里提到的母子关系,大势至菩萨行持,念佛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就联系一起了。

所以对他而言这个方法绝对是第一的,所以才说斯为第一这不是虚言。而我们就要找一找,用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把心系住,系在哪里,如何能坚持了?

 

念佛总共就四种:实相念佛、观想、观像、持名。如果涉及到督摄六根那就必须要提观法,至于是观像,眼睛看着佛像念;还是单凭心念去观佛的样貌,这就看各位自己的功力而定了。

而观像念佛还有细节,这个细节要提到《观无量寿》的前面的日观了,需要把佛像观察完毕,然后要做到闭眼佛像还在眼前,仔细去观察这个眼里残存的像,待像渐渐的消失再睁眼去看,看完了继续闭眼,这种方法就是婆罗门女眼睛盯盯的看着佛像的用法了,目不暂舍了。

所以任何经文都很深,但是看不出深那就是我们还没在其中。都听过“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确实如此,所以修行也是这样,读经还是这样。

 

怎么系?就是念念都是这个,这个是系念。因为可以念念相续不断的系在这个上,所以才不容易跑,这就要说“净念相继”了。找到一个我们认可的观法,要坚持的用下去,观下去,不要试试就停了,浅尝辄止适合交朋友,但不能用在修行中,你会了一个方法要去运用,你能用出花来,用的万般变化,那才对啊。不怕万招会,就怕一招鲜,你这一招用的翻天覆地,用的鬼哭狼嚎那就对了。到那个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会举一反三了,能这样用,就可以那样用,可以借由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借用那样的形式,完全不受拘束,这就可以说后续进入“三摩地”了。 

我为什么把“不假方便”放在这里,就是你找到了适合的方法了,那就得坚持了,就不要总想着今天换一个、明天再换一个、后天听说那个好再换那个,这样可不行的,这和修行就完全是背离的。所以认可一个修行的方法,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我过去说“法门难显”,就是这个你认可的方法很难显露出来,因为我们个人的原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坚持着,心飘在外,总想找一个快速的、神奇的、伟大的方法,而和修行背离,这样做怎么可能有修行的法门显露出来啊?

 

所以阿难在佛前随佛那么久,他也选不出法门,相当于阿难随佛二十五年都没找到法门,最后被迦叶的激将法整明白了。怎么整明白的?二忆念深啊,你阿难想为佛陀传承经教,可是不被迦叶允许,并且给他定了几项罪过,摒弃在集结经藏的门外,他这一下激发了自己的真心了。

于是我常常问大家为什么要学佛啊?到底怎么想的?欲要何为啊?你到底怎么想的这很重要,而现在大家的普遍状态是学佛的基础心态不对,所以我觉得很徒劳的在说心态,说的太多了,已经很疲厌再说这些了。

心态调整对才能进入后续的进程,进程并非是由我们做了什么而定,而是我们因为什么而做。我们因为想帮助自己摆脱业力围困、因为想救护亲人眷属、因为想帮助众生早日解脱、因为想早日圆满宿世业力愿行、因为想助佛菩萨一臂之力,想的不同,虽然可以做的内容相同,但是效果会完全不同的。 

 

所以当我们想到修行,想到学佛了,到底是以什么为出发?以什么为目的?这很重要,所以我说“不要只去做极乐的一朵莲花,要去做那个发莲花的人!”

这就是希望各位从小乘的心量里走到大乘中,虽然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可是心态对了,方法才会焕发出巨大的威力,这才是佛法,才是宝藏,才是摩尼珠。如此,如上,各位自取。

上一篇:其他道众生如何接触佛法
下一篇:地藏菩萨何故得名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