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念佛圆通略说【9】| 菩萨、佛、众生

  • 念佛圆通略说【9】| 菩萨、佛、众生

音频在线听

 
【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
“和大势至菩萨同样的有五十二位,都是菩萨。”
菩萨是半梵语半汉语的,梵语叫做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可以称为有情,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缩减版,翻译成汉语叫做觉有情。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我们说学佛是菩提路,是一条觉悟的路。觉悟什么呢?觉悟人生宇宙的真相,这是本质性的觉悟,当然这么重要的觉悟也是需要由众多微小的感悟组成,就像我们听说过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觉是觉知,悟是明了。你想觉悟某个事情,先要对这个事情有个觉知,如果你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在这个事情上就不会有觉在。就像我们走路,这条路可以走几十年,感觉还是这条路,但是离开几天再回来就会发现,这条路已经有了些许变化,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是一滴一滴的。 
觉也是这样,我们看《楞严经》二十五圣述圆通里有各种各样的觉悟方法:
有的菩萨是因为洗澡,洗澡的时候用佛法去看这个水,发现这个水既没有洗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洗所谓的尘,当下就空了,水到底洗的是什么?如果是洗体,体如果是恒常的,自然怎么洗都不会有变化;如果水是恒常的,自然怎么用都不会脏,这样一思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有的菩萨走路的时候在思维佛法,结果脚踩在毒刺上了,这一下全身都痛得很,但是这位菩萨呢?他在其中感觉到痛了,而且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能感觉痛的感觉在,他就想了:难道我有两个我?如果没有两个我,为什么我会有两个觉呢?一个是感觉痛的觉,一个是能感觉的觉,这怎么理解呢?这么一想,也空掉了,这一空就把我执给放掉了,我执一放就破了末那识,见到了阿赖耶识。
他们的觉悟从哪来的?都是在不断地思维佛法,遇到某个事情的时候都用佛法的思维体系去思维,长久下来必然会在某件事情的当下,突破这个境界,一突破就是别有洞天,就是不同境界。
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僧人好多开悟的方式都是很奇怪的,有的是水桶漏了,有的是其他的因由,比如虚云长老是摔了杯子而开悟的。
我们懂得了这些,也就不需要去强求,他是这样开悟的,那么我也这样做,你把景德镇的杯子全摔了,也开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在思维佛法,水满则溢的情况,到了这个状态,别说摔杯子,就是烧一块布或者窗户纸漏了,也都可以开悟。
这个关键点就像吃饭一样,一个人去吃饭,吃了七张饼都没有吃饱,又吃了半张就吃饱了,于是他说:“唉,浪费了,早知道吃半张能饱,何必吃前面的那七张啊。”大家想想,没有前面的七张垫底,这半张能突破境界吗?没有前面的数量积累怎么能实现后来的质变呢?
觉悟也是这样的,自觉就是自己觉悟。有这样的一句话:“宁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就算是勤苦修持一千个大劫还没有开悟,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不能忍受的是哪怕一天着了魔道,大家要知道这个开悟的量的积累很可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
为什么这里说很可能是需要,而不是说一定需要呢?因为这里还有各种因素做影响,同因缘果报里的缘是一样的,各种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有人善根深厚,他觉悟起来就会比善根差的快;有的人慧根好,比慧根差的会快;有的人精进,就比不精进的快,各种因素汇聚在一起,情况就会变化起来。
有的人修持会很快,有的人修持起来很慢,为什么有人快、有人慢?这不要问别人,应该问自己,为什么我慢呢?是不是我不够精进?是不是我的信心不坚定?是不是我的念力、愿力不清净?这里都会有影响,大家自己思维,不做过多分享。
佛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定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能自己觉悟的是罗汉;能自己觉悟,还去觉悟他人的就是菩萨;能够自己觉悟,也去觉悟别人,还能在行做中圆满,这就是成佛了。
觉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里说到的觉有情的菩萨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菩萨,是在有情众生中觉悟的可以称为广义菩萨;一种是使有情众生觉悟的,是狭义的菩萨,也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菩萨,是能使有情众生觉悟的。
佛教里常常讲众生,什么叫众生?众多的因缘和合而生简称众生。
众生中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无情众生,就像山河大地、座椅板凳或者草木石头等等,这些都是无情众生,无情就是没有主观情绪,没有贪生怕死的情绪在里面。因为这些都是各种因缘汇聚和合而生成的,所以这些都是无情众生。
另一类就是有情众生,有情是有感情、有贪生怕死的情绪在里面。有情众生分十大类,也是十道,其中圣人有四道:佛、菩萨、辟支佛、罗汉,他们已经断除了错误的见解,没有贪生怕死的情绪,但是有主观能动的情绪在里面,称为有情众生,但是因为已经出离轮回了,这些众生可以叫做圣人。
我们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里说的众生是把菩萨到地狱都算在有情众生中。
再就是六道众生,这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这六道都是凡夫,有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维,在佛经里常常提到的众生是专指有情众生,其中多是代指六道中的凡夫。

上一篇:念佛圆通略说【8】|佛法的根本
下一篇:念佛圆通略说【10】| 同伦五十二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