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2】| 经题之“经”(一)

  • 《法华经》略说【12】| 经题之“经”(一)

音频在线听

 

今天要分享经题的最后一字“经”。

经是什么?是道路、是经过、是经验、是经纬、是纲领……

佛经就是佛菩萨经过的、佛菩萨的经验、佛菩萨曾经如何走过的、佛菩萨走过的道路、是成就为佛菩萨的纲领、纲要……

经不是纸上的字,不是一堆有字的纸。经文区别于其他书文典籍的根本就是在此,任何文字必然会有主视角,或者说要有主角,世间书籍的主视角往往还是在世间层面,主角也往往是生死众生的一些经验和心念投射。

因为佛经的主视觉、主角都是佛菩萨这类圣人,所以佛教经典的价值意义和世间余书有了本质性的差异。很多人不懂得佛经的珍贵、不理解佛经的价值,是因为对佛菩萨的圣人境界不理解,对佛菩萨不理解,佛菩萨说了什么,自然也就没什么必要去了解;如果懂得了佛经的价值意义是成佛的必由之路,你还会选择视而不见吗?是成就圣者的必经之路,你还会选择囫囵吞枣、机关枪扫射吗?

在各种经题里,“经”都可以有、都可以用,因为“经”是共题、共称、共名,前面的部分叫做别名、别称、别题,比如“妙法莲华”这是本经的别称,区别于其他经文的名字,而“经”这个字就是共用的。

只提“经”字,我们要学会分辨是特指还是泛指。特指就是有特定指向的,比如在某部经里提到的“经”,往往也是针对本部经的一种简称;如果没有这种特定指向的就是泛称,是指代一切经文。

儒家也有经,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杂家也有经,比如《茶经》《马经》;道家也有自己的经典,也冠以经字。学佛的人不专门说某部经典,就不是特指,但又没说其他外道,这里的“经”就多是泛指一切佛教经典了。我们也要稍微学会甄别,不要一看名字有经字,就都当成佛教经典了。

佛经区别于外道一切经文典籍,因为主视角、主角不同,也就是讲述人和对应的视角观点不一样,这个是价值所在、是区别所在、是意义所在,所以佛教经典往往都需要拥有四个部分:法、常、贯、摄。

法,小了说是方法,大了说是法门,再大点说就是在一个系统下、在一个宏观模式下的方法。我们读经最最容易发现的就是方法,但一定要照顾前后文,不要断章取义,不要只拿几个字当圣旨。

常是恒常的意思,但这个恒常不是说文字恒常,不是书籍纸张的恒常,而是经文讲述的法理是恒常的。虽然不同经文会描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恒常,可是其中蕴含的法理却是恒常的。我们读经找到方法,可以通过“常”来判断这个方法是法门与否,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特定时期的方法、特定环境的方法,很难成为法门,法门的恒常性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依然如此的,不会因为一些时间空间角色的变化而有差异、有改变、有不同。

贯是贯穿的意思,体现了经文的提纲挈领性,把很多东西穿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我们看不懂经文,或者研读了很久好像也不懂,可以在贯上多加以理解。比如说某部经典前面说了什么、后面说了什么,前后说的不同、不一样,或者有很大差异,如《金刚经》那样“呈前而否后”,前面呈现出一个什么,后面马上否定掉,这都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贯”字没理解好。这部经文里可能没有一句是废话,都是为了贯彻,都是为了贯穿到一起,弄不明白前后的关系、内外的配合、整体和局部的差异,就是贯没理解好,也就是没把经文贯穿在一块导致的。

摄,简单些,就是摄受、摄取的意思,摄取有提炼、凝炼之意,摄受是对受众有一种影响力。我们读经会有各种感受,这些感受最初往往是从经文的摄受中来,你明白了一点、一句、一个事情,也是从摄受中来;你不明白这一段、这一句,也是从摄受而来。摄就是双面刃,会用,百利无一害;不会用,这双面刃都会伤到自己。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1】| 经题之“华”(二)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3】| 经题之“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