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经文的细节之妙

  • 经文的细节之妙

音频在线听

同修: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悲华经·大施品》,为什么对轮王的宝物描写得这么详细?我看着好多,觉得不是不应该追求这些吗?

 

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同修:老师,弟子没有细想,就直接问了。

 

老师:正经的修行需要一些知识储备,这些储备在平常时可能影响不大,但若遇到对应事情,这种储备就非常关键,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就比如说《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文,都有对极乐自然状态的描述。其中《阿弥陀经》说得较为简略,《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的细节描述各有轻重。

为什么要描述这类细节?从最简单的原因来说,如《维摩诘经》里波旬带一队随从来到某菩萨前,结果这菩萨只看来人排面很大,误以为是天王帝释,还和人聊天呢!出现这样的误会是因为这位菩萨没有仔细观察,虽然他能从波旬给他几千天女的事里感觉到有点怪怪的,但依然没有提起警惕。

这个误会的诞生表达了很多问题。有很多人羡慕神通,但就以菩萨的神通也未必能识破魔王的陷阱;有人以为有了神通就可以轻松分辨佛菩萨、诸圣、六道众生了。如果有对应知识储备,就可以避免这种误会。

什么级别的天王会有什么级别的穿戴、随侍、车驾仪仗等等,排面可以很大,但对应级别的排面才是判断身份的参照物。本段描述的是轮王的部分,如果我们知道轮王有几种宝,每种宝大略是什么样,虽然现在遇不到轮王,但若有一天遇到轮王,就可以通过几种宝的状态,快速知道对方是什么级别的轮王,是金王,还是铁王,看一下就知道了。

 

经文的各个部分,在某些阶段可能是意义有限、作用不大,或者有的就是暂时没有作用,但要相信佛经语深、智慧难量。

如传统修行路线修的是什么?如你说的“不追求这些”,这个态度既衔接不上传统修行思路,也连接不上本系统的修行思路,这是一种变了样子的“守心”的路子。守心也是很重要的一大块部分和对应能力,但传统修行所修的点就是在“观”上,也就是要做观察。

禅定叫做静虑、静思维,在那安静地合计啥呢?这种修行里的绝大部分是在观摩、观察中,也就是观像。

诸多菩萨圣像展示的样子不同,如弥勒菩萨的交脚坐,双腿都垂着,交叉坐着,这不是禅定的姿态吗?如水月观音,一支腿自然舒展,一支腿支起膝盖,手搭在膝盖上,这也是禅定的姿态,不是必须要双盘才是禅定姿态。现在,好多人的修行走形式很严重。既然禅定是静虑,到底在“虑”什么?这才是修行的主体核心。

经文里出现大量的微细描述,其原因很简单,就是方便彼时有大众随之入观,成就修行。如《楞严经》里的摩登伽女原先也没有任何修行基础,被文殊菩萨带到佛前,心里情绪好复杂:好不容易得到方便遇到阿难了,也用外道的咒控制住了,结果却被带到这一大堆人的法会里了。可是,随着《楞严经》的进程听了一半,她就成阿罗汉了。而到这个时候,阿难还没到二果罗汉位,他随佛出家也好些年了。

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佛在讲经,会听的跟随进去做了微细观察,于是,佛说了什么,他就观到什么,这一套微细观法做下来,虽然观察的事物不重要,也不一定是必须的,但因为这样的过程得了修行的妙用。而阿难呢?到《楞严经》快结束,才明白一个道理、打破一个执念:原来想着不需要自己修,有佛在,佛陀这大哥肯定照顾小弟,随便给我几个什么三昧就可以了。所以,他在那么些年的跟随里,只是服务于多闻、多听,凑热闹的心非常明显。

经文呈现的种种微细描述,一个最基础的利益是做知识储备,以后有可能遇到,就不会很尴尬;但在修行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微细描述是不重要的。会利用这种修行方法,可能随便一句描述就足够洞开天地、湛然明朗了。

若站在大乘角度,就不止于借由这些描述来提升自己修行、带动自己修行了,还会有更多的微细考量。比如说,一尊轮王举世为王,众宝围绕,尊贵非常,轮王尚且能豪贵如此,菩萨或佛必定更是。

人天乘看到兵宝、女宝、千子、宝车、宝象等等,欢喜、恋慕、渴仰不息。那么多的描述会维系人天乘的渴求力度,每每殊胜描述,都成为可以渴望的点:我也想后面有多少宝象,多少璎珞装饰,多少宝兵围绕!这就很容易调起人天乘的胃口,余下就是匹配信愿行:你想拥有轮王的种种宝,得怎么修呢?

大乘看到这些,可以想到佛的境界、菩萨的圣遇,那得多弘大威严?应不是轮王所能比的。遂听闻轮王种种好,而求成圣的种种妙。

这样来说,一段经文虽然不描述法理、不描述要义,但依然是三乘并起的。只是若我们有对应的心,就可以在这样无关痛痒的描述里,获得对应的促动,找到对应匹配的信愿行,从而踏上三乘的修行路,这就是佛演一乘法的妙了。随后,因听闻众生的种种不同,而有不同取用。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

 

同修:谢谢老师,知识储备那一段超出弟子想象。感谢老师指导。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21.8.22

上一篇:佛经里的四维空间
下一篇:早入涅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