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碎演慈香(193)

顺增上缘

 

(一)

 

同修:阿弥陀佛,不知道那位师兄(参见文:《为做证明之——特记普拙往生》)有没有预知时至?

老师:没有。

同修:不是每个往生的人都必须得预知时至,是吗?

老师:或有业重,不得消息。纵然佛提前告知,业遮障掩,自己不知。

同修:明白了,谢谢老师。

 

(二)

 

同修:“禅”原是禅那,翻译过来,叫做静思维,或者静虑。加个“定”字,不过是强调这种静。静思维的智慧是啥?啥也不是。在没有事的时候,智慧显示不出来;出事了,需要智慧出场了,智慧才会借由事情体现出来。比如说有人身体素质好,但什么都不做,这身体素质是展现不出来的。于是拿个大鼎、倒立,或者来个跑跳,这才有机会显示他的身体素质好。智慧也是一样,没有事的时候,智慧啥也不是。——摘自老师《法华经略说》

我觉得老师前几天讲课时候,这段话说得很好。我理解有时候经书里面的智慧需要现实发生的事来互相呼应,解决事时惦记起经书里面一句话,能去思维会比较深刻,这样就应了动静皆是禅智慧了。经书也是一样,如果脱离了生活而去找智慧,那智慧不过是经书当时的情景下能解决问题的钥匙,是学习的过程。而在灵动的生活细节中按照经书的原理去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就获得了经书的用。

经书和菩萨圣号是课本,而朴实的生活才是检验考题。遇到事情突然升起贪念(如名财、股票波浪),就回头想想自己连这点情绪都把握不好,谈什么放弃一切入弥陀界的愿呢?诸多破事,看起来无聊的矮丑小事,都可以检验自己的愿是否真实,是否放在第一,行是否及时?

事情过程中或回头再读经书,发现佛菩萨不仅不把自己的事当回事,而且要扛起他人的事,这样很多小事一对比,自己与佛菩萨的思想境界差距不是无边大,惭愧心也就有了。差距无限大,而升起惭愧心,就明白为什么带业往生,这是唯一归途。

老师:嗯,这个路子就是逆增上缘的路子。发现自己如何不堪,更懂极乐之珍贵;明白自己多差,才明白往生是唯一希望。

同修xyj:老师,那啥是“顺增上缘”的路子啊?是极乐很好,比现在执着的都要好,所以要去吗?

老师:“顺增上缘”就如大长者子一般,看到好了,希望获得;告知如何发愿、落实。

同修xyj:明白了,感谢老师。

 

(三)

 

同修:老师好,记得老师之前说过,无论做哪段功课都会有可能和阿弥陀佛建立连接。但关于往生的问题,是否也是不管目前在做哪段功课,都不影响往生和往生品位呢?如果一旦重病需不需要对功课做调整呢?

老师:

1、对。

2、做哪段功课,都内涵了往生的部分。做到哪部功课了,和往生品级没有关系。

3、病重,要调整功课。

 

同修:好的,那如果调整是趋向消业病愈,还是更往往生上靠靠呢?

老师:《地藏经》里提到一个方法:病重之人面临两种情况,要么是命快尽了,要么是命没尽。若命尽求病愈,这是缘木求鱼;若命不尽,求快些咽气,也是难成其愿。

因此,做完种种后,一定要把这两种情况都纳入其中。要么是命尽了才这样,要么是业力使然还有回旋余地。若有余地要怎么做?若命尽了怎么做?如果只是一榔头、一个方向,虽然可能至诚,难免被打脸,信心被砍伐,然后很难学佛了。

现在有人的病重,虽然可以免脱,但会出现死罪可逃、活罪难免的局面。也就是抢救回来了,但随后没有生活质量,没有什么尊严,各种管子各种仪器。你思维。

 

同修:老师,我试着思维。如果病重,先在佛法种福田,布施供养念经回向,如果有改观,那功课就往消业病愈靠;如果没有,那就彻底放下,妥善安排好,发愿往生。老师,这样理解对吗?

老师:不对。

亦如你前面的那个事情,只是简单试试,能不能消业改变呢?光目女说“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结果她妈拔出来了吗?只是做做,做对了吗?做到量了吗?做得清汤寡水、走过场、走形式,就必须有效果吗?

同修:嗯嗯,好的,老师,我再想想。弟子愚笨,感觉执着于往哪个方向走都是走极端,如果真的到那一天,一切就交给佛菩萨吧。谢谢老师。

老师:不管病不病,求生极乐是第一位的。不是所有人都得病死的,每年横死的,突发死亡少吗?给他几年的病重准备死亡的过程了吗?你们要真正明白,佛法是干什么的,不要想当然,一厢情愿那都是不行的。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21.1.23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碎演慈香(194)如何用“法”